竹市全面啓動智慧稽查 24小時遏止露天燃燒
新竹市環保局啓動露天燃燒空拍巡查,查獲露天燃燒行爲。(新竹市政府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秋冬是空氣品質不佳的季節,新竹市環保局即日起至12月起,強化固定式24小時制高點攝影機與空拍機等智慧稽查方式,全面防堵露天燃燒行爲,結合「科技利器」與「即時現場稽查」同步執法,以有效提升稽查效率及遏阻民衆露天燃燒。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秋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境外污染物易隨氣流進入臺灣,加上高壓回流導致大氣擴散不良,使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成爲空氣品質較差的關鍵時期。
環保局於此期間積極運用科技執法,包括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空氣品質即時監測網、空拍機及24小時制高點攝影機等智慧工具,全方位監控污染來源與空氣品質變化,期望以精準執法守護民衆健康,共同打造清新低碳的生活環境。
環保局指出,隨着秋冬空氣品質不良季節及稻作收割期來臨,爲維護竹市空氣品質,已加強屢遭通報的露天燃燒熱區巡查。除派員稽查外,亦將結合空拍機不定期空拍及遠端制高點監視器等科技工具,全面查覈農地及空地是否有燃燒廢棄物情形,嚴防空氣污染事件發生。
此外,爲落實智慧稽查,今年截至9月,已於轄內露天燃燒陳情熱區執行空拍機飛行20趟次、空拍巡查面積約150公頃,同時持續於頭前溪沿岸、千甲車站周邊架設1處制高點攝影機,透過即時影像回傳,有效掌握污染現況。
據統計今年截至9月,共計查獲並裁罰露天燃燒違法案件28件,展現竹市對防制空氣污染、守護民衆健康的具體行動。
環保局說明,爲妥善處理農業廢棄物,除了持續推廣「液態稻草分解菌」外,今年8月亦於舊港裡及前溪裡等兩處試辦「落葉堆肥箱」,宣導農友及民衆將修剪農作物防風林或居家樹木所產生樹葉集中堆放,透過落葉與有機質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將其轉化成有機肥料。
如此不僅能將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亦可直接作爲田間施肥或農地土壤改良劑,兼具環境保護與農業永續雙重效益,落實淨零綠生活。
環保局提醒,露天燃燒不僅影響空氣品質及民衆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公共安全及行車視線,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2條規定,個人違規將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工商廠場則處1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