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班班有大屏」展成果 邁向「校校有智慧教室」

▲光華國中教師王靜鴻運用智慧教室活化教學 。(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蔡文綺/新竹報導

新竹市政府落實市長高虹安「新竹好學」施政策略,持續推動數位學習與智慧教育,即將達成「班班有大屏」的階段目標後,將再次升級教學環境,以邁向「校校有智慧教室」爲願景,全面強化數位教學場域建置,翻轉傳統教學方式。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逐年打造智慧教室,配備多合一智慧控制面板、86 吋互動觸控大屏、大屏廣播系統與造型多功能組合桌椅,並結合「一師一載具」、「生生用平板」等政策,讓數位工具走進課堂,開啓互動共學的新型態教學場域,實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智慧教育。

邱代理市長指出,竹市自推動數位學習以來始終走在全國前端,「校校有智慧教室」政策更是着眼於系統化發展,從硬體建設、教學應用到學習成效評估,層層到位。透過智慧教室,學生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能主動參與學習歷程;教師也能透過科技工具強化教學深度與廣度,使教與學更具延展性與創造性,全面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果。

教育處表示,在AI與數位轉型快速發展的時代,學校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紙本或口語教學,智慧教室就是爲了讓每一位孩子、老師都能在教學場域中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助力與改變。竹市的目標不只是讓每個學生都擁有平板,而是讓各校教室都有「智慧」,未來市府也將持續加碼投入智慧教育資源,強化數位內容應用與學習成效追蹤,提供孩子更有品質與效率的學習環境。

青草湖國小校長周雯娟說明,打造完整智慧教學生態系統,能讓教師教學有成效、學生學習更有感。智慧教室的應用不只是單向科技設備的配置,而是完整的教學革新流程,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分組合作,使課堂上不再只是講述與筆記,而是探究與創造的學習空間。

關埔國小校長陳彩文以行動帶領學校教師從備課、教學到課後診斷與學習回饋,都能透過大屏操作與互動裝置實現數位教學,讓教師善用觸控螢幕與數位工具,進行公開說課、觀課與議課活動,深化課程研討與研發。她說,透過智慧教室的環境與設備,教師不僅可以優化教學設計,更能持續精進自身專業,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新科國中校長林燕玲分享,在智慧教室裡能讓教學變得更活潑、學生學得更主動,過往進行小組討論或即時測驗時,往往受限於紙本與人力流程。但現今結合智慧教室設備,學生使用平板作答,教師可即時投影至大屏同步展示結果,迅速掌握學生理解狀況並即時回饋。

光華國中校長林茂成表示,非常肯定智慧教室所具備的多項優點,透過大型互動智慧屏幕、即時回饋系統和個人化學習平臺載具,老師能即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並調整教學策略,學生也能透過多媒體資源與互動工具,加深理解與主動參與,讓學習更具成效與趣味性。

東門國小校長李阿丹致力培養師生數位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她強調在智慧教室中,學生經常使用平板電腦、學習App與網路資源,有助於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及自主學習的意願與技能。竹光國中資訊組長陳乃誠也指出,除了硬體升級外,市府所提供的教學資源與數位教學社羣,也幫助教師快速掌握工具應用技巧,包含善用大屏播放動畫、連結即時白板、開啓學生平板作答互動,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孩子都能被照顧到。

教育處表示,智慧教室的推動只是智慧教育藍圖的一部分,未來將結合AI自動診斷系統、學習歷程分析平臺、跨校共備社羣等機制,讓教育不再受限於教室牆壁與傳統流程,而是開放多元、因材施教的學習系統。教師也將持續獲得實質培訓與技術支援,確保每一位教育現場的工作者都能在智慧轉型中發揮專業價值,讓竹市教育成爲全國智慧轉型的指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