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藥物族羣 C肝防治大難題
臺灣消除C肝目標邁入關鍵時刻,注射藥物族羣(PWID)因高風險行爲,成爲重中之重。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發佈的二○二五年世界毒品報告,全球約一千四百萬名PWID,其中半數罹患C肝;國內監所和社區美沙冬治療機構PWID感染C肝比率高達八至九成,顯示此特殊族羣防治難度極高,堪稱達標的「最後一哩路」。
疾管署長莊人祥指出,直到二○二四年爲止,透過藥癮愛滋減害計劃共發放三三八萬支清潔針具,回收率達九成,每位藥癮者年平均使用四一九支針具,已符合WHO標準;另於全臺十三家醫院推動的一站式愛滋與C肝快篩,截至今年六月共篩檢近廿八萬人次,九成五可於當日確診,大幅提升治療效率。
莊人祥表示,去年急性C肝病例中,近四成合並HIV感染,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合併HIV感染者的C肝再感染率高,尤其集中於廿五至四十四歲青壯年男性,主因爲不安全性行爲與靜脈注射,必須持續衛教及追蹤。
國衛院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王聲昌指出,臺灣PWID注射風險行爲與歐美有別,共用針具並不常見,通常爲多名藥癮者各持針具,共用稀釋液注射,成爲C肝傳播的主要溫牀。由於PWID隱匿性高、治癒後再感染率高達百分之七,他強調:「PWID的C肝防治,不只篩檢、治療,更要透過衛教與減害措施,消弭高風險的注射行爲。」
針對特殊族羣的「微根除」策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強調,透析病人、HIV感染者、美沙冬替代治療者、矯正機關收容人等特殊族羣的C肝治療率均超過九成,不過矯正機關C肝抗體檢測率未達九成,都需再努力。
至於偏鄉地區,戴嘉言以高雄桃源區爲例,高醫外展團隊實施社區基礎照護,篩檢率達百分之百、治療率九成,成首個達成「微根除」的山地鄉。
其他如屏東獅子鄉、泰武鄉等,C肝治療率均超過九成,顯示在地化照護與族羣參與的強大效益;外展團隊更進入玉里醫院,完成重度精神疾病患者C肝清除,展現醫療團隊的彈性與毅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