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其實很聰明?研究揭牠們懂解題、記路線還會用工具

▲研究顯示,豬不僅擁有敏銳的空間記憶與解題能力,還能玩遊戲、感知同伴情緒,展現出超乎想像的智慧與社交魅力。(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下同)

記者張芳瑜/綜合報導

隨着動物行爲科學不斷進展,研究焦點已從靈長類、齧齒類、海洋哺乳動物與狗,逐漸延伸到過去被忽視的家畜「豬」。國外網站《treehugger》文章中提供,近幾年有多項研究顯示,豬不僅具備複雜的認知能力,還展現出與狗、黑猩猩相似的情感與社交智慧,顛覆了外界對牠們「只會拱土覓食」的刻板印象,引發學界與動物福利專家高度關注。

豬的祖先與天性

根據研究,家豬的祖先是歐亞野豬,因此牠們許多行爲與社會結構仍保留野生血統的特性。例如,當不熟識的豬羣被混合飼養時,牠們傾向發生衝突,這是源自天生保護族羣免於外來者入侵的本能,顯示豬能辨識同羣與非同羣個體。

常見的家豬在覓食時,也展現出優秀的空間記憶能力,甚至會有「社交策略」:牠們會隱藏食物位置,不讓外來豬得知,顯示豬具備一定程度的社交謀略。

豬也能打電動!

雖然豬在靈巧度與視覺上不及人類,但牠們仍能展現驚人的動作協調與任務理解能力。2020年,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研究團隊曾訓練4頭豬用鼻子操控搖桿玩簡單電玩遊戲,並順利完成操作。其他研究也發現,豬能透過記憶解題,甚至展現某種程度的工具使用能力。

豬比狗聰明嗎?

關於豬與狗誰更聰明,目前科學界仍無定論。不過2019年一項研究比較未受訓練的4個月大豬仔與小狗後發現,牠們在迴應人類提示時表現相當接近。

研究者指出:「豬與狗在學習理解跨物種訊號的認知能力上並無本質差異,只是狗更自然地把人類視爲重要的社交對象,因此能在沒有特別訓練下學得更快。」

豬與人類的互動與溝通

家養或寵物豬在有食物的情境下,更容易嘗試與人互動。即使是與人接觸有限的小豬,只要牽涉到食物,也能很快讀懂人類的指令。

科學家通常透過觀察豬與同伴、母豬與小豬之間的互動來衡量牠們的智慧。例如,在一項觀察38頭母豬與511頭小豬的研究中,那些會主動用鼻子頂小豬、引導牠們行動的母豬,其仔豬存活率更高,顯示溝通行爲對羣體生存有直接影響。

學習與記憶能力

豬之所以能成爲人類飼養的寵物,也是智慧的體現之一。以越南豬(pot-bellied pig)爲例,牠們相對容易訓練使用固定位置如廁。

世代以來,松露獵人會訓練豬尋找黑松露,正因牠們擁有敏銳的嗅覺與掘土本能。身爲覓食動物的豬,對空間資訊特別敏感,因此能迅速學會在迷宮中導航。在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中,僅2周大的小豬在T字型迷宮訓練5天后,就能達到80%的正確率,並隨時間逐步進步。

此外,豬能觀察周遭環境並記住重要線索。某項初步自我意識研究顯示,豬能理解鏡子的反射作用,並利用這項知識找出被藏起來的食物。

解題與工具使用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研究中,科學家測試家養伴侶豬在遇到難題時是否會像狗一樣尋求人類協助。結果顯示,在中性情境下豬會向人靠近,但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豬傾向持續嘗試自行解決,不像狗會轉向人類尋求幫助。

2015年,一位生態學家首次在動物園觀察到菲律賓瀕危品種「維薩延疣豬」會用樹皮與樹枝挖掘土壤;其中3頭成年母豬甚至利用樹枝築巢。研究推測,這種工具使用行爲可能透過社會學習傳承,例如母豬教導小豬。

情緒智商:豬也懂同理心

近年有多項研究探討豬的情緒智商與個性。其中一項以「情緒感染」作爲同理心的初階指標,並探討催產素(oxytocin)的角色。

科學家發現,當受過獎勵預期訓練的豬與曾被隔離的豬同放一欄時,後者也會出現相似的期待行爲,顯示豬能感知同伴的情緒狀態併產生連動。

此外,豬的判斷與決策也會受心情與個性影響。研究將家豬性格分爲**「主動型」與「反應型」**,並發現豬若生活在刺激較多、環境豐富的空間中,會更傾向樂觀地期待獎勵。

社交智商:會玩耍、也懂心機

玩耍行爲是豬展現社交智慧的重要指標之一。雖然家豬的福利常以身體狀態衡量,但刊於《Animal Behavior and Cognition》的研究指出,玩耍行爲其實更能反映牠們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因爲動物只有在基本需求(如食物與安全)滿足時,纔會有心情玩耍。

另一方面,豬在覓食時也可能展現「小聰明」。有研究將16頭豬分組,在有藏食物的場地中進行實驗:先讓一頭豬單獨尋找藏在桶裡的食物,之後再放入另一頭豬。第二頭豬會偷看並跟隨第一頭豬找到食物;更有趣的是,被「跟蹤」的豬在下一輪競爭性覓食時,會改變行爲以避免再次被利用。

這些研究顯示,豬並非只會拱土或貪吃的家畜,而是具有認知、情感、社交與學習多方面智慧的動物。牠們能記憶環境、理解鏡子原理、學會玩遊戲、甚至展現同理心與策略性行爲。隨着對豬的認知研究持續深入,人類也更能理解並尊重這些看似平凡卻聰慧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