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阿拉伯語專家、北大東方語言文學系原系主任陳嘉厚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嘉厚先生2025年7月24日中午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2歲。
陳嘉厚先生1933年9月生於福建省龍海縣,1951年1月參軍,在福建漳州龍溪中學參加軍幹校,後轉北京軍委幹校。1951年10月至1954年8月,在北京大學東語系學習(軍委總參委託培養),1952年8月在北京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8月起,在北京大學東語系任教。任教期間,1962年10月至1965年1月赴埃及開羅大學文學院進修,1967年1月至1972年8月借調外文局參加《毛澤東選集》的翻譯工作。1979年5月晉升爲副教授,1985年9月晉升爲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後更名爲東方語言文化系、東方學系)副主任、主任,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共北京大學第八屆委員會委員,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八五”外國文學學科規劃小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國語言文學評議組成員,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中國阿拉伯語教學研究會會長等職。2000年10月光榮退休。
陳嘉厚先生長期從事阿拉伯語言教學與研究,爲中國現代阿拉伯語教學體系的構建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業務精湛,教學工作精益求精,認真負責,敬業奉獻,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講授過從基礎語言課、高年級專業課,到研究生學術課等多種課型的課程。他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培養了大批國家急需的阿拉伯語人才,深得學生敬仰與愛戴。
擔任東語系系主任期間,陳嘉厚先生實施多項改革項目,強調多語種複合教學與跨專業培養的重要性。他重視學科建設,主張擴展東方語言的研究範疇,將“東方語言文學系”改名爲“東方語言文化系”,後又更名爲“東方學系”。他積極推動中國東方學的研究和學科建設,是中國東方學的主要倡導者與推動者之一。他主張將專業外語教學與語言對象國的文學、歷史、文化、宗教、政治、社會研究相結合,構建了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的雛形。他擔任中國阿拉伯語教學研究會會長期間,推動了全國阿拉伯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在教學和行政工作之餘,陳嘉厚先生還從事阿拉伯語言文化研究及翻譯工作,主持八五國家重點規劃項目,其研究成果《現代伊斯蘭主義》出版後成爲該研究領域重要的學術成果。擔任大型系列叢書《東方文化集成》副主編,爲該集成的籌備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他還組織中國高校首部《阿拉伯語漢語詞典》和首部《漢語阿拉伯語詞典》的編寫、定稿和出版工作,參加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和四屆人大、五屆人大會議文件的翻譯和定稿工作,對中央一些重要文件和文章的翻譯和定稿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北京市總工會“首都勞動獎章”、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