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苗淺山受脅與珍稀植物保種5年有成 逾50種開枝散葉前進社區
珍稀植物高氏柴胡、島田氏雞兒腸開花姿態美麗,應用插花盆栽。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林業試驗所合作,5年來保種落地種植逾50種珍稀植物,並進一步開枝散葉進入社區角落,島田氏島雞兒腸等不僅妝點街景,還能插花,持續創造更多可能性迴歸自然環境。
林保署新竹分署最近發表苗南地區原生植物保育成果與未來展望,指出2020年起和林試所合作,盤點受脅植物,棲地風險評估到策略規畫,目前在苗栗縣後龍半天寮、竹南鎮崎頂苗圃,設置域外保種園,落地種植超過50種竹苗淺山受脅與珍稀植物。
新竹分署強調,這些植物大多源自野外採集的種子,或扦插枝條,經過3年多的照顧與適應,島田氏島雞兒腸、漏盧、大胡枝子、新竹油菊、三葉埔姜等,不僅順利生長,還能開花結果,甚至再生產新的種子或枝條,用來培育後續苗木,代表域外保種園不只是保種收集,逐步成爲持續提供覆育與推廣應用的基地。
分署以今年5月「小小綠手指2.0」課程爲例,通霄鎮新埔國小學生繁殖新竹油菊、島田氏雞兒腸、大胡枝子、苗栗白花龍(臺灣野茉莉)等在地原生植物。經過扦插、播種育成苗木後,日前社區長輩透過社區林業計劃,把養大的苗木盆栽,妝點在車站與老街等角落,不僅世代傳承,也讓居民與遊客都能看見原生植物的多樣與美麗。
此外,培力在地同步開發三葉埔姜手工皁、精油等商品,讓產值實質回到在地社羣,新竹分署長夏榮生分表示,苗南受脅植物保育已經從科研走向社區生活,未來更透過跨域合作,把珍稀植物轉化爲地方特色與產業亮點,讓保育與在地發展相輔相成。
苗栗縣通霄鎮新埔國小師生繁殖的新竹油菊、苗栗白花龍,推廣應用在社區美化。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漏盧開花姿態美麗,適合作爲景觀營造。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島田氏雞兒腸休種繁殖後,推廣應用在社區美化。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