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遼全國政協委員圍繞熱點問題協商建言 瀋陽鐵西區一棟老舊居民樓加裝5部新電梯|本地新聞(3.8)
棟察樓盤
住遼全國政協委員圍繞熱點問題協商建言
3月7日,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住遼全國政協委員按界別參加界別協商會議或小組會議,圍繞關注的熱點問題協商建言。
提振消費對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重要任務之一。“要多措並舉有效促進消費,爲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馬秀麗委員建議從三個方面發力:政策扶持,涵蓋餐飲、文旅、零售等領域,直接降低居民消費成本,激發消費意願;豐富消費場景,打造夜間經濟街區,舉辦特色主題展會,融合線上線下消費,爲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提升消費體驗,加強市場監管,保障商品和服務質量,優化售後,讓消費者安心、放心消費。
身在科技創新一線,姜妍委員深感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要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的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她建議強化央地合作與院地合作機制,促進中央企業與頂級研究機構加大在地方的研發投入力度,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張濤委員建議,要科學引導新興產業發展,推進新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強化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氫能及數智化技術等融合發展。堅持以“規劃先行、規範准入、責任共擔、市場主導”爲原則,完善促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科學發展的政策體系,避免一體化項目盲目立項、跑馬圈地增加電力系統調節負擔。
作爲醫藥衛生界委員,張麗麗對強化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格外關注。她建議,在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費用方面探索建立專項救治基金。救治基金作爲國家醫保的補充,可通過引導鼓勵各方捐助,形成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專項用於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減輕患者負擔。也可推動多方合作,在現有一些救助項目和基金上增加重症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救治內容,從而建立救治的長效機制。
委員們還就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扶持北方地區供熱老舊管網改造、促進醫養結合、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利用等方面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來源:遼寧日報)
瀋陽鐵西區一棟老舊居民樓加裝5部新電梯
瀋陽市鐵西區一棟剛完成改造提升不久的老舊居民樓,加裝了5部新電梯,不僅讓這個小區成了全鐵西區加裝電梯數量最多的社區之一,更讓居民們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
3月5日上午,本報記者來到瀋陽市鐵西區工人新村二社區花園小區,僅53棟這一棟樓,就加裝了5部新電梯。瀋陽市鐵西區房產局小區辦副主任王輝介紹,花園小區目前是鐵西區加裝電梯數量最多的社區之一。該小區的成功經驗在於提前規劃和示範效應,而且,該社區在改造過程中,因爲提前預留了電梯安裝位置,避免了因管線排遷問題導致的安裝延誤。
近年來,隨着城市老齡化的加劇,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成爲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鐵西區作爲瀋陽市老舊小區改造的先行區,截至2024年底,全區累計完成電梯增設並交付使用28部,其中2019年1部、2020年3部、2021年2部、2022年2部、2023年10部、2024年10部。尤其在近兩年,結合瀋陽市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同步新增電梯20部,惠及小區居民,切實迴應了羣衆“上下樓難”的迫切需求。
今年93歲的蘇紀廣大爺住在花園小區53棟五單元四樓,“有了電梯之後,幸福感可不是提升一點點。”蘇爺爺說。天氣好的時候,他每天都要坐電梯下樓溜達一圈,除了一開始出資安裝電梯之外,他今年僅交了一筆不足700元的電費和維修費用,這筆錢,也是所有用戶分攤計算的。
“一樓和二樓的住戶往往會有顧慮,擔心擋光或噪音問題。”工人村街道工人新村二社區黨委副書記劉勝男介紹,加裝電梯是一項惠民工程,但在推進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首先,社區需要做好居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瞭解居民的意願。通過入戶調研、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方式,社區收集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針對居民的顧慮,社區工作人員會邀請電梯公司的專業人員爲居民解答疑問,逐步消除他們的擔憂。此外,費用分攤問題也是居民關注的焦點。根據政府指導的比例分攤方案,一樓和二樓的住戶不需要繳納費用,三樓以上的住戶按比例分攤,樓層越高,分攤比例越大。
“以前居民對加裝電梯持觀望態度,擔心噪音和擋光問題。”王輝表示,隨着技術的進步,新型電梯的噪聲已經大大降低,甚至低於日常對話的聲音。此外,電梯安裝在北側,不會影響採光,反而在冬季可以爲低層住戶擋風,提升居住舒適度。不僅如此,電梯增設後,老舊小區居住品質顯著提升,老年人、殘疾人等羣體出行便利度大幅改善,房產增值約10%至15%。
2025年,鐵西區將繼續推進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今年將安裝10部電梯,目前已有超過10部電梯的儲備申請。王輝表示,社區和物業將繼續做好居民協調工作,確保加裝電梯工作順利進行。(來源:遼瀋晚報)
鐵西區政務服務“牽手”DeepSeek 實現數智化升級
人工智能“上崗”,政務服務“上新”。近日,瀋陽市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正式啓動部署DeepSeek大模型,率先賦能中德園“一條龍”便企服務平臺和瀋陽智慧化工園管理平臺兩大政務場景,未來還將逐步拓展至民生服務、政務辦公等領域。
據介紹,中德園作爲瀋陽市鐵西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其“一條龍”便企服務平臺能夠爲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國際化服務。接入DeepSeek大模型後,基於便企服務平臺沉澱的數據和知識庫,可以形成本地DeepSeek政務知識庫,在政務網內實現DeepSeek知識庫本地化管理,從而構建滿足公共數據應用運營要求和垂直專屬領域的人工智能服務體系,實現從政策匹配到業務辦理的智能化服務。
瀋陽智慧化工園管理平臺藉助DeepSeek實時推理能力、低成本部署等優勢,可從“事後統計”升級爲“事中干預”的管理模式,實現實時分析、精準預測。在能耗智能管理、設備故障預警、安全巡檢等方面,實現園區運營的精細化、動態化管控。
瀋陽市鐵西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瀋陽市鐵西區計劃將智慧化服務能力延伸至惠民政策解讀、民意訴求轉辦、政務服務問答、公文智能校驗等應用場景。(來源:遼瀋晚報)
數字人“小和”上崗首日“圈粉”無數
3月7日上午,瀋陽市和平區政務服務中心內洋溢着科技感十足的春日氣息。隨着大屏幕上藍光流轉,和平區在全省率先打造的AI政務服務智能體“小和”正式亮相,虛擬數字人“小和”當天也在大廳內“入職”,這位大方親切、業務精通的AI政務服務助手,即刻吸引了衆多辦事羣衆的目光。
體驗:“小和”能邊問邊辦
“瀋陽市和平區政務服務中心歡迎您,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您?”數字人“小和”上崗後,向前來辦事的羣衆發出了熱情的問候。
“我想開辦一家分公司,請問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當天上午來大廳諮詢的市民孟凌雲,體驗了數字人“小和”帶來的高效便捷服務。“小和”一邊回答孟先生的問題,一邊在屏幕上顯示出所需材料以及辦理窗口。
“數字人專業熱情有耐心,體驗非常好。”孟先生說。
“小和”更強大的本領是能夠實現邊問邊辦。“我想辦理護照。”一位市民這樣詢問“小和”後,“小和”立即反饋:“現在辦理護照業務的排隊人數是6人,預計等待時間10分鐘,點擊‘確認’爲您取號。”
這時,屏幕上出現“確認”按鈕,市民點擊“確認”後進入排隊程序。同時,“小和”提醒市民掃描身份證,自動爲其填寫基本信息並在市民簽字確認後提交。市民只需要在休息區等待叫號即可。
當天,“小和”在大廳一亮相,便“圈粉”無數。參與體驗的市民王女士說:“以往來政務大廳辦事,是服務檯人工幫辦,今天看到了數字人‘小和’上崗,問了下辦理醫保的事,解答得很詳細也很迅速,在和平辦事真的是越來越便捷啦。”
探究:爲啥這麼聰明?
記者現場採訪發現,對羣衆提出的問題,“小和”回覆速度非常快,而且語音識別準確率也極高。“小和”爲什麼這麼聰明?和平區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王純介紹,“小和”AI政務服務智能體接入了全球領先的DeepSeek大模型,同時綜合意圖識別插件、知識庫檢索增強生成等前沿技術,搭建了一個政務專屬知識庫,能夠解答營商審批、社會保障、法律諮詢、婚姻登記、出入境、稅務等300項高頻政務問題。“小和”對語音的識別準確率也高達99%。
記者體驗發現,“小和”的表情動作自然流暢,站在數字人“小和”的對面,彷彿和一個真人在交流互動。對此,遼寧北斗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介紹,“小和”是一個多模態數字人,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方式與人進行交互。
7×24小時:專業顧問在身邊
爲了讓“小和”這個集成了多項黑科技的政務“全能選手”服務更多市民,記者採訪中瞭解到,除了在大廳內上崗外,政務服務智能體“小和”已經接入“瀋陽市和平區政務服務中心”公衆號。
市民進入公衆號後,找到“小和幫辦”,“小和”即可7×24小時精準回答各類政務問題。正如一位現場羣衆在體驗後感嘆:“辦事就像有個24小時在線的專業顧問在身邊,這纔是數字時代的‘最多跑一次’啊!”
值得關注的是,“小和”的智慧大腦正在持續進化。目前僅是和平區政務服務智能體“小和”的一期建設成果,和平區將繼續推動政務服務智能化的升級,“小和”有望爲市民和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來源:瀋陽日報)
責任編輯:李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