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討人厭才遭嗆?蘇俊賓揭「藍綠文化差異」:不要戰犯藍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12日前往國父紀念館參加活動,突遭男子嗆聲「朱立倫下臺!你已經輸了3次!3次!」朱表情尷尬,沒有做出迴應。(資料照/杜宜諳攝)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2日在國父紀念館向孫中山先生銅像獻花致敬,遭情緒激動的民衆狂嗆「下臺」、「三次大選都輸」,引發討論。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忍不住發文,直指綠營條件不利時是全部團結在一起,但國民黨的基層焦慮時卻是罵主導者,是朱立倫討人厭,還是國民黨文化該思考一下?藍營期待的是戰鬥藍,不是內鬥藍、戰犯藍。
蘇俊賓昨在臉書發出千字長文,看到朱立倫被支持者嗆聲,羞辱畫面在媒體上不斷輪播,讓他有些話忍不住要與大家分享。輸三次大選的定義是總統大選?朱立倫輸了,怪朱立倫、韓國瑜輸了,怪朱立倫、侯友宜輸了,怪朱立倫,這樣算合計三次。
蘇俊賓坦言,國民黨連輸三次總統大選,的確讓基層很焦慮,需要一個出口,而國民黨的出口就是黨主席,大家是想着只要換掉就能改運、換手氣?還是哪一個重大方向、路線是錯誤的?因此一定要換主席來調整路線。有些事情,也許大家可以靜下來想想,不然,在這種文化下,除了國民黨歷屆主席,包含未來要接黨主席的人都會很辛苦。
蘇俊賓說,過去幾次縣市長選舉成績不錯,與黨主席無關;立委選舉穩住多數席次,也沒人提到黨主席。但只要選舉表現不利,那肯定是黨主席要負責。所以連續好多年,主席的任期都短短的。大家投票選出一個必須利用短時間重整黨務,又很快又要負責下臺的主席,成了國民黨的惡性循環。
蘇俊賓認爲,黨主席就是一個扛責任的,無可厚非,但是黨主席或者是黨的組織功能上不只是扛責任。政治的節奏和選舉的策略,整合不同力量和不同角色、培養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有很多任務,有些也需要較長週期,遇到困難的時候,黨的這個組織,還有所有的黨員、支持者,不該是齊心協力,爲着共同的理想一起奮鬥的嗎?
蘇俊賓也說,如果真的覺得不適合,那就一起支持出一個取而代之的人,而不是用這種方式,這麼深的仇恨,把舊的人鬥倒、罵倒,這些你所仇恨的人,是有的共同目標的人,未來不也是要一起整合成一個團結的力量的對象?在黨內,有基層影響力的、有媒體話語權的,本身有民代、政務官角色的,在自己的舞臺上努力爲黨加分,看看能不能拚出一個執政的機會,也許是這個時候最該做的。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資料照/行政院提供)
蘇俊賓也直指,民進黨如果條件不利,所有政論節目、電視臺,媒體有話語權的,真的是團結在一起,即便是少數也是一個個團結的少數士氣。國民黨如果議題、環境不符合期待,基層焦慮的時候,馬上就會有人跳出來罵主導者,比較少聽具體的建議和主張,一直都是如此,也因爲這樣的文化,反而真正要團結的時候心中也都還是有疙瘩,是朱立倫特別惹人厭,還是國民黨的文化需要思考一下?
蘇俊賓也提醒,未來要選總統的人,未來要當黨主席的人,也會面對到這樣的課題,何不讓我們靜下來想想,怎麼論述怎麼溝通?怎麼建立共識,創造新的黨內文化?黨內的路線、議題設定,絕對有對話,爭論的空間。就事論事,實質討論不管多激烈,但是全盤的否定一個人或者用鬥爭的方式,真的大可不必。
蘇俊賓嘆說,「看到那天的電視畫面,我心裡只有一個感想,我們期待的,是真正的戰鬥藍,不是隻會找戰犯的戰犯藍!或是隻會內鬥的內鬥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