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納粹說」惹議 陳冠廷:刻意將歷史創傷工具化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表示,朱今受訪態度強硬,已非曲解歷史,而是刻意將歷史創傷工具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在中常會用前納粹領袖希特勒類比賴清德總統,遭德國在臺協會點名稱「今日的臺灣絕不能與納粹暴政相比。」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表示,朱今受訪態度強硬,已非曲解歷史,而是刻意將歷史創傷工具化,模糊臺灣的民主本質,更挑戰國際社會對我國信任。

陳冠廷表示,他對朱立倫主席的發言感到非常痛心,也極爲遺憾,政黨領袖竟將臺灣比作納粹德國,這不只是歷史觀的錯誤,是對臺灣人民共同守護的民主成果的嚴重傷害,更是轉型正義還沒有完成的表徵。

陳冠廷指出,德國在臺協會罕見公開回應,是源於一個曾經歷極權統治的國家,對歷史的深刻反省與對全球民主發展的責任感。「這是提醒,不是批評,是一個曾墜入深淵民族的善意警示,提醒我們不能輕率對待歷史記憶。」

對於朱立倫今受訪指,「國際社會不應幫有可能傷害民主的獨裁者講話」、「外國政府不應成爲迫害民主幫兇、干預各國內政」。陳冠廷反批,朱主席的迴應,已不只是曲解歷史,而是刻意將歷史創傷工具化,模糊臺灣的民主本質,更挑戰國際社會對我國的信任。

陳冠廷舉例,過去國民黨推動罷免期間,曾出現參與者配戴納粹臂章,引發以色列代表強烈譴責,此次除了德國之外,歐盟、法國、比利時與以色列也紛紛對朱立倫的發言表示關切,這顯示國際社會對此議題高度敏感,臺灣更應以謹慎態度面對。

陳冠廷認爲,一個民主國家的政黨領袖,應對極權歷史有全面認知,若臺灣由不尊重歷史、輕忽盟友的領袖來代表,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對內,都是極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