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交棒 壓力轉向盧秀燕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接受媒體專訪指出,對黨主席改選,「我非常期盼順利交棒」,並提到黨內4位優秀直轄市長都是最優秀人才。桃園市長張善政不諱言朱是意指盧秀燕,盧面對記者詢問,仍一貫以「上班時不談選舉、不談政治」帶過,顯然對此議題有待全面評估;況且朱釋出訊息,即便稱與盧交情深厚,畢竟敏感性高,盧若無法清楚箇中脈絡,按兵不動仍是最佳選項。

朱爲何此時釋出交棒訊息,當然如他受訪時所說,擔任黨主席以來,「沒想到超乎想像的困難和辛苦」有關,畢竟綠營發動大罷免主控全局,朱不僅面臨罷藍委31人二階達標送件的局面,地方黨部又接連被搜索,還有黨工被羈押、起訴;而黨內與支持者反朱聲量頗高,雖426藍營凱道集結讓朱有底氣並順勢提出「倒賴」,但就法論法倒賴現今全無可能,立院黨團似也無動靜,某程度亦有損主席權威,朱的倦勤有脈絡可尋。

再加上前立法院長王金平、苗栗縣長鍾東錦都力挺盧秀燕:前臺中市長鬍志強也說,等盧願意跟他談的時候,他當然願意談;之前甚至傳出藍營9成正副議長都支持盧秀燕,形勢比人強,朱要逆勢仰攻事倍功半,或許也是原因。

但朱如此就順勢交棒未必符合他一向善於謀略的人設,是否這只是丟出個試探氣球、以退爲進,一方面形塑無慾的形象以增加人望,另方面順勢逼盧表態,盧要選便成就了朱「成全」的美名;盧若不選,因黨內中壯派菁英蔣萬安與江啓臣都還得拚六都選舉,朱就成爲平衡黨內系統的「最大公約數」,不僅連任能水到渠成亦可強化正當性,更有助能量拉高,累積徐圖後進的本錢。

不論朱期待交棒真正的原因爲何,此刻壓力頓時轉向盧秀燕,而盧也得在7月黨主席公告選舉前做最後決定,並控制幾個變數以鋪墊參選聲勢。

首先,市政與黨務如何平衡是首要考量,畢竟盧向來的媒體論述總將市政與政治切割得非常清楚,參選後盧勢必得加強批綠營,如何讓自己遊刃有餘,不被綠營找到破口已是當務之急。

其次,如何有效反制大罷免,建立戰功,盧勢必得有固本良策。以現今藍營只能被動因應的態勢,盧要參選就得概括承受罷免結果,只要藍委掉3席,就傷筋動骨了,之後補選,國民黨立院總席次輸民進黨的風險頗高。

最後,百廢待舉的國民黨即便有了政治明星加持,到底是明星光環能照亮黨,還是孱弱的黨吞噬了明日之星,還說不準,盧秀燕還得理出黨內改革方案,擴大決策圈、化解歧異,並建構對外攻防戰略,整合在野黨、對接民生,才能擴大光環效應,與黨分進合擊,救亡圖存。(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