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法治日報記者 蒲曉磊

截至2024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人,佔全國人口的15.6%。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做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髮經濟”等工作。

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針對當前養老服務發展堵點、難點、痛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化政策支持,爲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讓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爲、老有所樂,安享幸福晚年。

營造良好老年消費環境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同時也應看到,我國銀髮經濟尚處於發展初期,還存在着內生動能不足、產品服務供需錯配、消費環境有待優化等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民政部原副部長張春生提出,要營造良好老年消費環境,讓老年人放心消費。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圍繞銀髮經濟細分領域,制定和落實專項支持政策。優化市場秩序,引導老年人養成理性消費觀,爲老年消費者提供安全可靠、公平透明的消費環境。加大對欺老詐騙行爲的打擊力度,嚴厲打擊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爲。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在調研時發現,現有法律法規對網絡消費等行爲有一定規範,但針對老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的專門、細化條款缺失。對此,建議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增加“網絡保護”專章,明確老年人在網絡消費、社交、信息獲取等方面的權益,以及網絡經營者、平臺的責任義務。詳細規定各類網絡陷阱的定義、認定標準和處罰措施,尤其針對新興陷阱,如直播間情感綁架、微短劇自動扣費等,爲執法司法提供明確依據。

加大居家養老支持力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人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方燕指出,隨着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當下社會對養老家政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隨着日常家務不斷被細分,養老家政服務逐漸向專業化和職業化方向發展,但長期以來,養老家政服務法律法規不健全、缺乏規範化管理,使得養老家政服務法律問題凸顯,亟待進一步予以規範管理。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三臺子街道牡丹社區黨委書記王暉認爲,讓更多老年人能夠享受到“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促進居家與社區養老深度融合。對此,建議加大對居家養老的支持力度,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社區養老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以嶺藥業董事長吳相君指出,目前農村養老仍面臨着農村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發展緩慢,多元化養老服務供給不足,養老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設施不夠完備等現實問題。對此,建議進一步擴大農村養老機構服務覆蓋面,拓展農村養老服務的新途徑新辦法,完善農村養老醫療服務體系。

推動解決異地養老難題

當前,我國很多家庭進入“四二一”結構,第一代獨生子女贍養壓力大。

“當退休年齡延遲遇上獨生子女潮,異地養老將成爲時代必答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南通福愛護理院護士長李楠楠建議,完善全國統一的長護險制度,確保政策實施有效。建立協作機制,積極推動異地便捷享受,加強長護險政策宣傳,爲民衆參加和享受長期護理服務破除信息壁壘。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建議,將贍養配偶父母也納入個稅抵扣,擴大扣除範圍。按贍養老人數量設階梯式個稅抵扣額度。傾斜支持特殊羣體,對護理失能失智老人額外增加扣除額度。

全國人大代表、精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翟志海認爲,獨生子女家庭爲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應通過完善制度等措施減輕他們在養老方面的壓力。對此,建議國家研究出臺專項的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配套政策,明確設立養老補貼標準、設立特殊家庭關愛補貼、設立獨生子女護理假期、規定養老機構優惠標準、明確補貼發放渠道等具體內容。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