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陸銀髮經濟藍海 旅居康養產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旅居康養逐浪陸銀髮經濟藍海。圖爲3日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主論壇。(新華社)

據測算,中國大陸銀髮經濟規模,到2035年有望達到30兆元人民幣。大陸銀髮經濟中的藍海「旅居康養」,是一種將健康養生與旅遊居住深度融合的新型生活方式,核心在於藉自然環境、專業服務和慢節奏生活實現身心調養。

新華社報導,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副會長韓華,日前在哈爾濱市舉辦的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旅居康養與銀髮經濟融合發展大會」表示:「銀髮經濟正經歷『慢節奏、重體驗、強關懷』的多元服務升級,從『基本保障』邁向『品質消費』,爲旅居康養產業帶來發展新機遇。」評價當下銀髮經濟的發展新趨勢。

在韓華看來,旅居康養產業正實現與銀髮經濟的「雙向奔赴」。一方面,旅居康養髮展能直接帶動交通、住宿、餐飲、醫療、文創等多領域的消費,啓動閒置資產,促進就業,帶來持續總體經濟增長量;另一方面,地方經濟實力的提升又將反哺旅居康養產業,完善交通、醫療、文化等配套資源,使旅居康養成爲推動區域發展的助力。

韓華表示,旅居康養產品在銀髮經濟中佔日益重要地位,消費佔比近20%,產業年增速將達15%至20%。她注意到,黑龍江省近年來利用數位化服務平臺實現「一張牀位四季換、一部手機全國約」的全季全齡旅居康養模式,「這將有效促進旅居康養滿足高齡羣體多樣需求,爲銀髮經濟發展釋放強勁動力」。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康養分會總幹事宋首屹認爲,目前老年康養旅居正在參與塑造中國旅遊市場新格局。

「老年旅遊已從『補償性出行』轉向『主場消費』,項目從傳統的資源驅動型向協同服務驅動型轉變。」宋首屹說,未來旅居類康養項目應順應老年旅遊形態變化,從「大而全」轉爲「小而精」,從「全齡客羣」向「精準客羣」轉變。

「針對老年人的慢性病康復需求、高學歷退休羣體精神文化追求及代際支持結構變化入手規畫康養旅居類項目,相信會有更多市場機會。」宋首屹說。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院長、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表示,銀髮經濟承載着民生改善、經濟增長與社會建設三大發展目標,康養產業也正迎來市場根基持續夯實、政策體系日益完善、消費模式不斷升級、積極老齡觀念普及等發展機遇。

杜鵬認爲,中國已成爲「長壽大國」,各地應推動建立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提供精準服務,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在築牢民生基礎的同時增強銀髮經濟可持續性,「民生改善是根基,切實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並惠及全體社會成員,才能激發康養等銀髮產業消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