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若遇大旱免驚 首座公辦10萬噸級新竹海淡廠今開工

國內首座公辦十萬噸級的海淡廠「新竹海水淡化廠」16日舉行開工典禮。圖/經濟部提供

國內首座公辦十萬噸級的海淡廠「新竹海水淡化廠」16日舉行開工典禮,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新竹海淡廠完工後,1年可產水3000萬噸,若再遇到大型旱災,就有充裕的水源可以使用。

卓榮泰16日出席經濟部水利署主辦的「新竹海水淡化廠開工典禮」,與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廉政署副署長林炤宏、法國在臺協會龍華主任、臺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李嘉榮、水利署長林元鵬,共同見證國內首座公辦十萬噸級海水淡化廠開工啓動。

卓榮泰表示,目前行政院五大行動及20項現在進行式,有一項就是新治水、新供水跟降漏水,其中新竹海淡廠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完成後1年產水3000萬噸的供水,若再逢大型旱災,就有充裕的水源可以使用。

卓榮泰指出,行政院已擴大核定新竹油羅溪伏流水、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等工作,都是新供水計劃當中重要的一環,也可滿足桃竹苗大矽谷未來工程的需求,同時提升臺灣產業發展和投資信心,期待海淡廠早日完成,讓新竹地區民生產業更富足。

賴建信表示,4年前的同一天,新竹寶山第二水庫蓄水量僅剩130萬噸,推估剩2天用水量,相當緊張,水利署利用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穩定供水方案提早實施,促成桃竹幹管提前上場及時紓解旱象,新竹緊急海淡機組及時上場也是得以渡過缺水危機的關鍵。

賴建信說,爲確保新竹供水更加穩定,政府推動海淡廠,完成後每日產水10萬噸,在冬天東北季風強盛期間,利用風電來發電,剩餘的電力用於產製海淡化水,減少水庫出水,可兼顧供水和節能。

新竹海水淡化廠總經費120億元,執行單位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及臺灣自來水公司,目前已完成用地取得及工程招標,海水淡化目前採用國際最新DAF浮除及高效能RO逆滲透技術,產水能耗優於環評承諾,能源回收裝置效率達97%,節省產水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