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帶人必學4階段!才能發揮領導與組織的完美運作
文/賈琳潔 圖/大是文化、達志示意圖
能力和意願,少了哪個
一個團隊裡,成員們的背景、經驗、能力各有不同,對工作任務的勝任程度也一定會有差異,甚至兩個工作經驗差不多的部屬在不同情境下,做出的成果也會不一樣。因此,你需要因材施教。
組織行爲學家保羅.赫塞(Paul Hersey)博士和管理學家肯尼斯.布蘭查德(Kenneth Blanchard),在一九六○年代末提出了「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該理論認爲,只有領導者的行爲與部屬的成熟度相適應,才能產生有效的領導效果。
要了解部屬在工作上的成熟度如何,就離不開兩個關鍵元素:能力和意願。「能力」代表是否具備做好這項工作的知識、經驗、技能;「意願」則代表個人是否有足夠的動力,即是否能積極應對這項工作。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能力和意願在程度不同的情況下,組成了部屬四種不同階段的成熟度。
階段一:能力低、意願低或不安。這個階段通常會出現在新人身上,比如應屆畢業生,或者剛剛調任至新職位的部屬。工作對他們而言充滿新鮮感,但他們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這個新職位或任務的要求,所以沒什麼自信。
你需要使用「告知式領導風格」與其對話,即「你說他做」的溝通模式。
在發派工作任務時,將任務的提交時限、執行方式、成果要求等一一和部屬說明,並且主動確認其理解程度,鼓勵他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問。
提交成果時,切忌說:「好,你回去吧,我幫你修改。」這不但會讓部屬本身能力的提升打折扣,也把本該他們承擔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正確的做法是手把手帶着他修改,指導過後要求他完成最終修改,並再次提交給你。如果仍有不足,應如此反覆幾輪。
階段二:有一些能力、有意願或自信。這個階段通常會出現在有一定經驗的部屬身上。他們逐漸能處理一些常規事務,雖然整體能力還有不足,但意願比較強,自信心也提升了。
這個階段需要使用「推銷式領導風格」。向部屬解釋決策原因、任務背景以及目的,並主動給予對方機會提問和澄清理解,讓他從心理上完全接受任務。
這個階段的部屬能力仍有不足,還需要持續的指導,並且要讓他看到自己在這份工作上還有哪些以及多大的提升空間,使其感受到持續投入有價值、有回報。
階段三:有能力、意願低或不安。這個階段的部屬對工作比較遊刃有餘了,不光能獨立處理常規工作,也能進行組織協調等任務。但也許因爲對生涯規畫的迷惘或職業倦怠,而缺乏動力,怨言變多,遇到新任務也會開始往外推。
這時需要使用的是「參與式領導風格」。爲了激發部屬的動力,在工作的決策上、解決問題時,不妨多邀請對方參與。一方面,培養他從「會做事」到「會做決定」的能力;另一方面,邀請也意味着對部屬的認可。
階段四:有能力、有意願且自信。這個階段的部屬被放在一個非常合適的職位上,並且其他的客觀因素能提升他做這份工作的意願。處於該階段的部屬不僅有辨法發揮能力,還能提升自身價值。
他們是後備梯隊上的關鍵人才,建議多使用「授權式領導風格」。工作配合上,不再是明顯的由上而下指導,變成對複雜問題一同進行腦力激盪、探討工作目標、授權其更重要的任務。
可以與他共同商議任務的方向、目標,而不主動干預其具體執行手段和方式。只要適時跟進進度,給予所需的支持,就能做到風箏線在手,任風箏在空中飛翔。
【推薦書籍】
書名:《帶人高手》
作者:賈琳潔
簡介:噹噹網新書榜第一名暢銷作家。15年人資管理資歷、面試過上萬人的外商經理。
出版社:大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