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腳下建新家(在現場)

8月15日清晨,珠峰腳下的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長所鄉森嘎村,陽光灑在嶄新潔白的藏式院落裡,家家戶戶屋頂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另一邊,森嘎村安置點尼瑪次仁家的板房裡,妻子普布給孩子穿上新衣服,尼瑪次仁第五次掏出手機看時間:“12點,就搬新家!”

今年1月7日,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3月3日,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正式啓動。經過100多天的緊張施工,首批災後重建民居於近日竣工,並具備入住條件。

尼瑪次仁家是首批入住新居的家庭之一。“我家分到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聊起新房,尼瑪次仁的父親羣培很開心。

8點多,普布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來到新房做準備。普布煮上牛奶和磚茶,在滿屋子的奶香中,哼着小調,佈置新家。

12點到了!

羣培捧着潔白的哈達,鄭重地邁過新家的門檻,尼瑪次仁抱着厚實的卡墊跟在後面。“阿爸阿媽,新家的第一壺茶,趁熱喝!”普布端着熱氣騰騰的酥油茶快步迎上來,聲音激動,微微發顫。

羣培走到牆邊,一遍遍撫摸着牆:“這房子的地基挖到了凍土層以下,用的鋼筋粗壯結實,磚塊水泥都是精挑細選的。”以前家裡的土坯房是羣培親手蓋的,他深知這個新家有多好。“國家給了我們這麼好的房子,接下來,我們更要靠自己把新房佈置好、把日子過好!”羣培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裡,喝着酥油茶,忍不住感慨。

14日夜裡,全家老小在臨時板房裡圍坐在一起,一遍遍興奮地盤算着新家該怎麼佈置。

“地震把房子震塌那會兒,哪敢想能住進帶大玻璃窗的磚房啊!”羣培的眼眶溼了。從災後的廢墟,到在板房裡憧憬幸福,再到眼前亮堂結實的新家,他沒想到這麼快。“跟着共產黨走會幸福!我們打心眼裡感謝黨的關懷!”羣培說。

漸漸地,村道上越發熱鬧。

鄰居們的歡笑聲、孩子們的奔跑聲交織在一起。人們穿着漂亮的衣服,臉上帶着笑,懷裡抱着卡墊、被褥,提着暖瓶、茶壺,朝各自的新家走去。84歲的洛桑老爺爺沿着新鋪的、平平整整的水泥路,慢慢地往前走,仔仔細細地看着新房子、新路面,“沒想到有一天村裡會這麼幹淨,這麼整齊,真好!真好!”

災後重建啓動以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日喀則市組建了前線指揮部,近萬名黨員幹部撲在一線,836名包村幹部日夜駐守在工地上。指揮部組織工人輪班趕工,建材保障組提前備料,質量監督組全天候值守……截至8月15日,日喀則已有2578戶12139名受災羣衆住進了新家。預計到10月底,所有受災羣衆將搬入新居,溫暖過冬。“我們將加快完善產業設施,持續促進當地羣衆就業增收。”日喀則市委常委、副市長索那塔傑說。

尼瑪次仁一家坐在明亮的客廳裡看電視,家門外的村史館廣場上,鄉親們跳着歡快的鍋莊舞。羣培透過玻璃,望向遠處農田裡的青稞和油麥,“再過個把月就能豐收了,這日子會越來越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