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志:這次我認為宏達電會成功!已連虧六年,「這項產品」為何天時、地利、人和皆俱備?

宏達電推出旗下首款AI智慧眼鏡「VIVE Eagle」,有紅、咖啡、灰、黑四款配色。 宏達電/提供

文/朱成志

如同上週1658期週刊以及8月號萬寶月刊所提出,「末升段5-3波」將突破歷史新高,果真8/19指數最高漲到24551點,但是川普認爲拜登的「晶片補助法」補助Intel 百億美元要換成參股10%,並且美國有意同樣模式入股臺積電,標準強盜思維,軟銀孫正義最拍川普馬屁,投資20億美元取得Intel2%持股,白宮更變成Intel最大股東,8/19股價大漲7.4%,今年漲幅到8/20達17.4%,居然超過獲利及技術領先全球的臺積電ADR今年15.8%漲幅。ADR 8/19跌2.1%,臺積電普通股8/20大跌4.2%到1135元,臺股一天重挫728點!

臺積電ADR一個月之前7/17創天價248.28美元,就漲不動了,未來臺積電干擾一定變多,聯電和Intel合作可能得短利,但長線弊大於利。

8/23週六就是小鬼股當家的農曆七月,川普就是鬼月的最大變數。之前這一波帶領大盤上攻,主要是集中在PCB金像電、高技、健鼎、臻鼎-KY;CCL臺光電、臺燿;銅箔金居、榮科;玻纖布富喬、臺玻、南亞;PCB設備大量、周邊耗材、小鑽針尖點、凱崴及檢測股德律等族羣。

軍工股也因爲雷虎大漲創歷史新高,帶動整體族羣向上比價,中光電、長榮航太、亞航等股大漲。 但是鬼月不見得是原本的股票持續上攻,也可能是新舊小鬼換檔。近日猛打廣告,9/1正式在時尚名牌眼鏡通路2020開賣的宏達電AI眼鏡可能成爲焦點。但高基期大漲過的小股爆量,面臨做頭拉回的壓力,臺玻董娘正好高點申報轉讓400張,馬上就砍到跌停板。

金居、富喬、德宏、建榮都漲幅過大,也面臨拉回整理。 既然已跨越去年高點,估計下檔支撐強,大漲7144點41.2%,回檔千點也算合理。

2016 年1月 HTC 在CES 展勇奪全球媒體 21 項評選大獎,當時和 Under Armour 聯手推出的「全方位連結健身管理系統」只是 VR 的雛型,新聞熱炒股價飆,三月飆到 136.5 元,創下至今十年的天價,但產品賣不動,曇花一現後大跌,HTC 不得不在2018年以11億美元把手機專利賣給Google,才轉虧爲盈,當年大賺14.72元,但最核心的資產賣了, 2019 年大賠 11.43 元、2020 年賠 7.27 元、2021 年賠 3.75 元、2022 年賠 4.13 元、2023 年賠 4.09 元、2024 年賠 4.11 元,又連虧六年。

2021 年9月,HTC曾推出最新的旗艦級頭盔式 VR 裝置,股價也連漲三個月, 11 月衝到 97.3 元,但新產品同樣賣不動,又盤跌4年,最終逼不得已,今年把整合性XR 部門全賣給 Google,Q1才賺 4.86 元。不過,Q2仍賠 0.86 元,第三、四季可能也繼續賠錢,全年最保守預估只賺 2 元,但這也是 HTC 七年以來「唯一」會賺錢的年度,一定更飆。

這次 HTC推出 VIVE AI 眼鏡的天時、地利、人和,我認爲會成功,售價 15,600 元在傳統消費電子偏貴,但 HTC 選擇的銷售通路改變了命運,不走傳統電子通路,而是選擇香港溥儀集團旗下的嘉晏光學2020連鎖店,因爲代理多家時尚眼鏡國際品牌,每一副眼鏡都比VIVE更貴,宏達電眼鏡反而多了「時尚精品」新定位,造成強烈的訂購潮,近日門市每天迎接多組客人預訂,9/1正式開賣後,會掀起一股流行旋風。

目前Meta 的AR眼鏡供應量不足,價格昂貴,且沒有中文。大陸的AR眼鏡雖然好,但臺灣無法進口,於是 HTC 眼鏡成了「唯一」的時髦選項。對比 2016 年與 2021 年的兩波大漲,這一波更有機會,鴻海及Apple 也將在明年推出 AR 眼鏡,今年是 HTC 獨家上市的「天時」,就像當年iPhone 出來前,HTC 曾靠智慧型手機暢銷而創下 1300 元的天價。

不過,即使臺灣賣得很好,量也有限,但營收將大幅成長,在 PCB 、CCL、銅箔、玻纖布、小鑽針、PCB檢測設備...等小飆股,已經漲了好幾倍之後,低基期又爆量的宏達電,以及相關AR眼鏡供應鏈。CPO光通訊股已有環宇-KY、上詮、光聖近日創天價,此外差一點就創天價的IP股王世芯-KY又拉回低檔整理,這些都可能接棒而起,農曆七月走大投機行情,除了泛AI股以外,生技更可怕。

最近生技股王康霈*股價大漲,因爲8/26將會被MSCI指數成分納入,總市值已近3000億,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今年大賺85元的AI伺服器滑軌股王川湖,也超過IPC股王研華,超過半導體晶片大廠瑞昱及聯詠的總市值,甚至超過統一超商及凱基金控,更超越了今年不賺錢的臺塑集團及臺泥,康霈總市值等於四倍的力積電,超越二分之一的聯電總市值,主要因爲面額經過兩次的拆股之後,變成0.5元,因此市場錯覺股價低,其實要乘以20倍,才和麪額10元個股一樣比較。

生技股都要談授權,這種總市值遠超過可以幻想的授權金額,還原已近4000元。最近興櫃的泰合(6467)也由7/15的45元飆到156元了,預期明年要申請藥證,股價一飛沖天,其實生技股醞釀更多,有可能在農曆7月發飆的潛力股,近期投信狂賣的中裕,已委託國際顧問公司談授權,值得期待。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