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發力學術,第一單位發文國際頂刊《科學》
在高考招生方面獲得佳績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在學術方面也開始發力。
近日,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張東曉院士和陳雲天助理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等多所國內外高校及科研機構,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題爲“2023年破紀錄海洋熱浪(Record-breaking 2023 marine heatwaves)”重磅研究成果,系統揭示了2023年席捲全球的極端海洋熱浪的分佈特徵、演變規律及其關鍵的物理驅動機制,爲理解和預測未來極端海洋事件提供了關鍵的科學依據。
該研究構建了全球首個基於高分辨率海洋再分析數據的混合層熱收支診斷框架,結合衛星觀測資料,定量刻畫了2023年全球海洋熱浪在強度、持續時間和空間覆蓋上的空前特徵,釐清了其在多個關鍵海域的主要驅動過程。
研究結果表明,2023年多區域海洋熱浪事件同期爆發,反映出氣候系統正經歷顯著且複雜的變化過程,研究進一步揭示了全球不同區域海洋熱浪形成機制的顯著差異性,爲理解和預測未來極端海洋事件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發展地球系統科學對於揭示此類複雜氣候現象的內在機制、提升全球氣候預測能力以及制定科學的應對策略至關重要,它通過整合大氣、海洋、陸地和生物圈等多圈層數據,爲應對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事件提供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爲論文第一單位,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香港理工大學、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泰國農業大學等多所國內外高校及科研機構共同完成。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博士後董天云爲第一作者,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曾振中爲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包括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張東曉院士、清華大學陳德亮院士、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教授潘銘、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陳雲天、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教授李肇新、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天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員趙冬至、泰國農業大學教授Alan D. Ziegler、寧波數字孿生(東方理工)研究院副研究員羅舒心、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博士後楊帥、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助理教授王大山和研究生樑莉莉、金宇斌、樑時婧、黃曉雯。
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專項、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可持續發展專項創新項目、南方科技大學科研啓動經費和高水平研究經費等項目的聯合資助。
其實,還在籌建階段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就已經有不俗的學術成果產出。
今年3月,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副校長、講席教授鄭春苗與合作者,以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發表題爲“地下水在全球水循環中的關鍵作用與變化”的綜述論文,實現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據寧波日報微信公衆號當時介紹,鄭春苗的這篇論文是寧波東方理工大學首篇作爲通訊單位發表的國際頂刊文章。短短几年,該校尖端科研成果陸續產出,已發表包括《Science》《Nature》等在內的高水平科研論文140餘篇。
這篇頂刊論文,闡述了近幾十年來,氣候變化和其他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水循環中地下水變化,探討了這些因素對地下水補給、排泄、徑流、儲存和分佈變化的影響機制,評估了地下水變化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及海平面上升引發的地下水淹沒風險,展望了實現全球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挑戰與策略。
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匡星星爲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寧波東方理工大學講席教授鄭春苗和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劉俊國爲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其他合作作者包括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等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
官方資料顯示,鄭春苗曾任南方科技大學環境學院創院院長,北京大學講席教授、水科學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地質科學系冠名講席教授等,2022年正式加入寧波東方理工大學並擔任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