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有態度| 從“等上級安排”到“全面調查複覈”:儘管遲來,但畢竟來了
7月31日晚間,武漢大學有關領導接受媒體採訪,就該校是否撤回或調整此前被控性騷擾男生處分一事時,表示要“等上級安排”。此話引發公衆廣泛質疑:這是鴕鳥心態嗎?重新覈查這麼難?
兩年前的10月,武大女生楊某某發帖指控,在圖書館遭到對面男生性騷擾。輿論升溫3天后,武大通報稱,對涉事男生肖某某給予記過處分。但涉事男生一方給出證據稱,男生大腿根部有皮膚病,女生指控的“性騷擾”實爲男生撓癢。今年7月25日,武漢市經開區法院一審判決認定,男生肖某某行爲不構成性騷擾。
當初面對“性騷擾”輿情,武大短短几天就作出記過處分,動作迅速,輿情得以暫時平息。而今,司法判決推翻原結論,需要糾正錯誤時,武大的處事節奏一下子變得“按部就班”起來:
7月25日法院作出判決後,校方一直沒有公開表態;輿論隨後發酵,甚至有人找出當事女生楊某某論文質量存疑的證據後,校方還是沉默不語;7月31日媒體追訪,校方纔對外表態“等上級安排”,而這句表態,既不願給出實質性的流程承諾,甚至還有一種將自己抽身事外之感。直到8月1日下午,或許是“等上級安排”再次引發不良輿情,又或許是真的有了“上級安排”,武大對外發布通告,對男生當時受處分一事、對女生論文質量問題進行全面調查複覈。
這難免給人急處分、慢糾錯的鮮明反差,也給人“程序正義選擇性執行”的質疑——是否對自己有利時“特事特辦”,需承擔責任時“按章拖延”?
公共輿論事件發生後,公衆當然會在意處置速度的快慢。但處置速度只是操作問題,不是實質問題。公衆真正在意的實質問題是態度是否坦誠、事實是否查明。罔顧事實,飛速給出處理,無非是應對輿論的緩兵之計,在傳媒高度發達的當下,這樣的做法終有一天會要穿幫。推卸責任、鴕鳥心態,說到底就是不願主動擔當,顯然不是正確的處事之道。
當然,對武大最新表態的“全面調查複覈”,公衆還是要給予肯定與期待:儘管遲來,但畢竟來了,且一定會給當事學子和社會公衆一個公平、正義的結論。
撰文|記者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