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刺鼻異味「聞得到卻查不到」?環保局研判工廠不當使用有機溶劑

新竹縣竹北市東區日前出現刺鼻異味,引發地方民衆關注,但環保局連兩日稽查仍未能確認污染源,微型感測器監測數值也無明顯異樣,圖爲竹北地區示意圖。記者郭政芬/攝影

新竹縣竹北市東區日前出現刺鼻異味,引發地方民衆關注,但環保局連兩日稽查仍未能確認污染源,微型感測器監測數值也無明顯異樣,多位竹北議員和竹北市民代表關心此案,批評設備不足、反應太慢,要求引進專業技術與新創方案,提出配套措施,避免陷入「聞得到卻查不到」的困境。

環保局長蕭宏傑指出,這兩日已前往遠東紡織、大享容器、中國砂輪等事業工廠進行稽查,調閱26日操作及儀表紀錄等均無異常,並於璞玉計劃地區以空拍機巡視亦無露天燃燒痕跡及可疑污染源。

蕭宏傑說明,目前研判26日晚間異味來源較可能爲陳情地區鄰近未列管工廠不當使用有機溶劑造成,後續將與各工商主管單位合作,依據各工廠登記資料進行高鐵周邊地區等工廠稽查,找出使用有機溶劑或含異味化學品的未列管工廠,避免再造成污染事件。

議員林禹佑認爲,雖設空氣監測器卻找不到污染源,科技日新月異,環保局應對環境監控提出更符合現代需求的對策。議員蔡志環直言,縣府雖安裝監測儀器,卻屢查無果,要求聘請專業人員協助,並引進高科技檢測設備。蔡蕥鍹則強調,新竹縣偷排廢氣、廢水問題嚴重,應建立預警機制,避免事後浪費人力、物力追查。

議員吳旭智批評環保局應變速度不足,民衆需要的不是「還沒找到」的迴應,而是立即稽查與具體措施,否則難以安定民心。議員邱靖雅則建議借鏡新加坡作法,公部門力有未逮,應主動橫向整合,尋求新創科技合作突破現況。議員歐陽霆提醒,隨着有機溶劑與複合材料日益多元,污染問題將更復雜,建議在生醫園區、臺元園區、遠紡及AI園區設置專屬監測設備,即時掌握異常。

環保局迴應,新竹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於26日晚間約8點30分,陸續接獲多位議員及民衆反映竹北地區高速公路以東到高鐵站之間有類似燃燒塑膠異味,環保局立即派員前往上風處可能對象進行巡查,翌日也再次前往稽查,目前已排除附近場區有異常操作或事故發生情形,後續將依據各工廠登記資料前往高鐵周邊地區等工廠稽查,積極處理異味污染物來源。

蕭宏傑迴應,目前已要求人員待命,將持續鎖定疑似區域加強稽查,並尋求專家協助,以期建立更精準的監測機制,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