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彤+吳越,“劇版”《好東西》上不了8分?
短劇時代,生活流長劇,咋辦?
代際差異下不可調節的衝突、隱忍的父親、犧牲的母親,糾纏無果後突然和解的大結局……提起“國產東亞家庭現代劇”,我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似乎總帶着苦楚味道,最後再撒上一層無可奈何的宿命般的糖霜,一鍋公式下的東亞預製粥誕生。
最近有這樣一部劇,它用“溫暖”“輕盈”打開家庭敘事,成爲現代母系親緣關係又新又溫暖的樣本。它帶着《好東西》的氣質,輕柔而犀利地抵達深處,文化深處、關係深處、觀衆情感深處。
它就是《裝腔啓示錄》的導演李漠的新作《180天重啓計劃》(後稱《180天》)。豆瓣評分7.9,卻讓觀衆紛紛惋惜太低。
“《180天》是一部讓人不知道怎麼安利的劇。”許多熱愛《180天》的觀衆邊哭邊笑邊打下這行無力的文字。
確實,它很難安利。它沒有強情節與強設定,講述了一個“全職女兒陪產大齡產婦”的現代故事,沒人重生、沒人穿越、沒人變身、沒人“披皮又掉馬”。甚至沒有純愛或虐戀,愛情在這裡只是一個副線。
它逆當下“長劇短劇化”的影視潮流而行,不晉江純愛,也不番茄抓馬,而是豆瓣閱讀式的“生活流”。
“生活流”觀衆對於“精準而細膩展現現代生活”劇目的總結,但李漠並不把自己歸於任何流派,只說自己確實擅長觀察生活:理解情感,理解情緒,觀察生活,觀察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李漠對自己的認知,很客觀。《我在他鄉挺好的》講述北漂青年的友情,《裝腔啓示錄》探討都市愛情的虛僞與真實,當下的生活與人總能激起他的表達欲。這次,《180天》對母系親緣的刻畫,依舊深刻動人。
它這樣形容母女關係: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女兒收拾。
28歲的顧雲蘇知道48歲的吳儷梅懷孕,第一反應是:高齡產婦太危險,第二反應是擔心媽媽有了新的小孩後,就不愛自己了。明明兩個想法都關於愛,結果話趕話說出來就變成:“這個孩子斷了我的財路,我怕他把我媽的錢分走。”
在媽媽面前說:“你老來得子我是全力反對的,你這個人做事情是向來不靠譜的。”但是當生父吐槽吳儷梅當媽不靠譜時,又會極力維護。
姥姥對媽媽的愛也擰巴而深刻。因吳儷梅未婚先孕退學數落她“沒皮沒臉”,但在聽到親戚說自己女兒壞話時,第一個衝上維護。中年吳儷梅再次懷孕後打噴嚏漏尿,姥姥立刻蹲下用圍巾給女兒擦拭。
世界上最不嫌棄女兒,最心疼女兒的,就是媽媽。
當然,反過來也成立。最瞭解產婦身體狀況的可能不是丈夫,是女兒;最想體驗分娩疼痛的也不是丈夫,是女兒,最愛媽媽的也是女兒。
母系代際差異也刻畫得很有意思。姥姥想低價買活魚,決定在攤位等魚死,蘇蘇靈機一動,三人打着配合把魚摔死了,姥姥心滿意足買到便宜活魚。(蘇蘇最後偷偷補了差價)。
這就是三人的愛:不理解,但尊重,還幫助。她們在擰巴又用力地愛着彼此。
與當下流行的“短劇快節奏”不同,李漠堅持用細膩的長線敘事捕捉生活的質感。對觀衆的生活瞄準或超越,讓我們得到解法或線索。
《180天》的剪輯爲劇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添彩。主創選用了交叉剪輯,中年和青年吳儷梅兩個時空雙線敘事,母女二人的經歷交織互文,形成命運共振的鏡像關係。
第一集剛辭職的顧雲蘇奔跑着像是要追上出租車裡當年那個吳儷梅,也像是一個迷茫的現在在追尋那個已經老去的過去,迷茫脆弱的都市青年,想再做一次媽媽的小孩。
第二集28歲的蘇蘇因爲工作迷茫困頓,28歲的青年吳儷梅離婚後找工作,大學肄業,多年家庭主婦初回社會,唯一的特長是“沒有退路”。
第五集中年吳儷梅被出版社給出“孩子崗位二選一”的選項,時光回溯,大學時期的她同樣因爲肚子裡的蘇蘇面臨“孩子學校二選一”的極限抉擇。
兩個時空交替敘事,講述母女二人共同或各自的跨時空處境,是不同代際女性的生命輪迴,也是體內女性力量的延展與迭代。母女在一次次碰撞中回溯,完成自我和彼此的和解、理解。如此敘事,又新又妙。
《180天》的剪輯成員與李漠是同學,他們的老師曾說:“如果導演是演員的情人,那剪輯應該做演員的愛人。”剪輯的本質是探索人物關係,託舉導演與演員的才華。
這位“愛人”深度認可了導演與主演周雨彤的才華。周雨彤分飾顧雲蘇與青年吳儷梅,如果說顧雲蘇這種當代都市女孩是她的統治區,是一種理所應當的好,那年輕時的吳儷梅就是一種超預期的完成,是很大的驚喜。
她塑造的母女二人,血脈相承,相似而不同。顧雲蘇是大環境語境塑造下的“自然覺醒”都市青年,更加混不吝與無所畏懼。
青年吳儷梅更帶着一些江浙女孩的嬌嗔,有着舊思想的束縛,但勇於掙脫,骨子裡堅韌灑脫,果斷勇敢。
母女明明是一張臉,但氣質上完全分得清,周雨彤演技與眼光一如既往地令人信賴安心。
一部優秀作品的誕生,是一個團隊齊心協力的結果,《180天》的創作團隊,有審美、有能力、有誠心。
或許因爲不夠“短劇”,沒有大開大合的設定可以用作切片營銷,或許因爲周雨彤在綜藝上的表現,篩掉了部分觀衆,引來了一些“對人不對劇”的差評。《180天》的播出效果和評分,與其質量和口碑不成正比。
收官日,導演李漠在社媒上寫道:“我真的沒辦法灑脫地告別,因爲它彷彿從沒有真正地綻放過。”
“叫好不叫座”是良幣和觀衆的傷痛,但幸好,他們還在堅持,我們還在支持。
被繁雜聲音影響了嗎? 李漠說: “可能是更堅定了吧。 ”請繼續堅定吧!
編輯:Nagasaki
撰文 : Miao
排版:Julia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新浪微博 / 豆瓣 / 小紅書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