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 | 棉紗期貨困局中的突圍,內需能否接棒出口下滑?

一、週期輪迴:出口萎縮與內需分化的新常態

出口寒冬持續深化

美國8月1日加徵關稅政策落地在即,6月對美棉製品出口同比下滑7.64%,而轉口貿易受越南等國關稅協定衝擊,東南亞訂單分流加劇。

棉紗進口結構劇變:2025年1-6月進口量同比降13.61%,越南紗佔比67.6%(價格優勢維持在$19700/噸),但國內高成本產能被迫退出。

內需“冷熱撕裂”加劇

大衆消費疲軟:佛山張槎工業區大圓機開機率跌破20%,染廠“開四停三”,坯布庫存積壓至45天以上,中小織廠瀕臨停機。

高端賽道逆勢增長:32支以上高支緊密紗價格站穩21800-22600元/噸,萊賽爾混紡紗求購佔比達23%,智能化工廠開機率仍維持80%。

鄭商所新規激活流動性

交割品擴容:C32S針織紗納入交割(佛山庫升水400元/噸),倉單有效期延至4個月,7月CY2509合約持倉量創年內新高。

期現價差收斂:7月22日CY2509報20430元/噸,與佛山現貨價差縮至200元內,套保盤逐步入場。

棉花-棉紗套利鏈重啓

棉花09合約與棉紗09合約價差走闊至-6200元/噸,新疆紡企鎖定加工利潤,棉紗交割庫倉單註冊量月增32%。

關鍵節點:8月關稅落地力度決定出口底部,若內需刺激見效,CY2509或依託20000元支撐位震盪。

供應壓力:2025/26年度全球棉花增產6.2%(USDA數據),新疆新棉10月集中上市,3128B級皮棉均價或下探14417元/噸。

需求變量:

若“金九銀十”旺季啓動,高支紗佔比突破30%,棉紗庫存消化速度或超預期;

紡織業“反內卷”政策加速淘汰40萬錠落後產能,優化供需結構。

成本重構:新疆200萬錠羅布麻項目投產,綠色纖維佔比提至15%,噸紗能耗降22%;

金融賦能:棉紗期貨持倉企業中,套保佔比從35%升至61%,期現結合對衝出口風險成主流策略。

產業客戶:

利用佛山庫400元/噸升水註冊倉單,鎖定加工利潤;

逢低做多CY2601合約,博弈Q4旺季反彈。

投機資金:

關注多棉花空棉紗套利(價差>6500元/噸時介入);

中美關稅談判破裂則反手沽空。

當下棉紗行業的寒冬,實則是落後產能出清與技術溢價崛起的分水嶺。當張槎的染廠機器在高溫假中沉默時,新疆的智能化紡紗車間正將羅布麻纖維織入全球供應鏈。CY2509合約20420元的數字背後,不僅是短期多空的鏖戰,更是中國紡織業穿越週期、向“綠”而生的船票。

聲明:以上分析基於公開數據與週期模型推演,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

關注我,投資路上多一雙眼睛,少幾道傷疤。若看到滿眼錯誤,是我錯了;若覺得都是對的,更是我錯了。可不信不可全信,取捨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