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重點速遞|拐點信號顯現,滬指短線技術條件明顯修復;券商:“寬貨幣+弱美元”背景下,市場有望迴歸科技成長

(一)重磅消息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政務數據共享條例(草案)》。會議指出,要在確保數據安全基礎上打通數據壁壘,推動公共服務更加普惠便捷。要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推動數據資源融合應用,更好賦能社會治理和繁榮產業生態,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會議研究《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佈局規劃(2025-2035年)》。會議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強化部門和地方協調聯動,加強重要裝備和關鍵技術創新,創造條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監管救助工程項目,爲交通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二)券商最新研判

東海證券:滬指短線技術條件明顯修復,回落空間小上漲空間大

1、當前走弱的技術條件被快速修復,目前趨勢明顯改觀,技術條件沒有進一步惡化。隨後指數快速收拾局面,開始小碎步震盪盤升,漸次回補了超百點的巨大缺口,消除後市隱患。在2025年4月7日到5月8日,20個交易日中,有7個交易日大單資金明顯淨流入,累計金額超276億元,在修復弱勢技術條件的過程中,明顯有大單資金介入。指數再度來到日線均線體系之上,5日、10日、20日均線多頭排列,短線均線趨勢向上,指數的均線技術條件明顯修復。目前指數連續兩個交易日處於60日均線之上,60日均線在技術上經常被稱爲多空分界線,若能有效上破60日均線,指數向上的行情或在震盪中展開。

2、指數目前仍處楔形形態內,短線面臨楔形上軌的突破戰役,或仍有震盪預期。指數目前正趨近楔形上軌壓力位。上破楔形上軌壓力仍需量能、資金流的大力配合。指數在2025年4月7日到2025年5月8日的波段內漲幅已近10%,積累了一些短線獲利盤。指數目前將面臨短線獲利盤與前期高點套牢盤的雙重考驗。即便指數短線上破楔形上軌壓力,技術上仍有可能回落確認楔形上軌的支撐力度。所以短線仍或有震盪預期。

3、指數目前處於楔形上軌壓力位附近,但下方支撐位較多,回落空間小,上行空間大。首先,有趨勢向上的短期均線簇支撐。其次,指數於2025年4月7日大跌當日,受到楔形下軌的重要支撐,這裡同時也是年線支撐位。指數於2025年4月10日向上跳空收復5日均線,下方留下寬超14點的缺口也形成有力支撐。而正因這14點的缺口,2025年4月7日、8日、9日三根K線,也形成了島形反轉,也具有支撐作用。

4、後續若沒有更大利空影響,指數短線來看,回落空間並不大。若參照上升旗形的分析方法,指數2024年9月18日到10月8日的10個交易日中快速上漲了985點作爲旗杆,之後橫盤寬幅震盪形成的楔形作爲旗面,指數若有效突破楔形形態,理論上,從啓動點算起,會漲一個旗杆的高度。所以指數目前雖仍處楔形形態內,尚未有效上下突破,但依據目前的技術條件,有可能上漲空間大,回落空間小。

招商證券:拐點信號顯現,指數上行科技爲先,小盤成長有望迴歸

1、進入5月後,A股風格有望逐漸向小盤成長風格偏移。第一,2025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回升轉正,從歷史來看,這比較有利於短期小盤成長風格表現;第二,目前中美雙方貿易摩擦最悲觀的階段已經過去,不確定性風險會逐漸下降;第三,近期港幣再度觸及強方兌換保證,反映資金對港股或者人民幣資產的投資熱情;第四,隨着A股逐漸企穩,市場風險偏好回暖,融資資金可能逐漸迴流。因此,5月小盤成長風格勝率更高。

2、市場風格的季節效應開始弱化。從歷史來看,歷年5月小盤成長風格佔優的概率相對高,但概率絕對值並不高,市場風格的季節效應有所弱化。從歷史來看,A股盈利增速回升轉正後的短期比較有利於偏小盤成長風格,主要是盈利增速改善對市場風險偏好的提振。

3、中美貿易摩擦邊際緩和概率增大,後續再出現比當前加徵高額關稅這種級別利空的概率已經很低,貿易摩擦最悲觀的階段已經過去,這有利於市場風險偏好的修復;另外人民幣匯率有望迎來階段性升值,A股在這個位置附近,不確定性風險會逐漸下降。參考上一輪中美貿易摩擦,一旦雙方開始進行談判,對市場而言就是一個重要的拐點信號。

4、風險偏好回暖後融資資金有望迴流。4月初美國宣佈加徵關稅政策以來,中央匯金快速出手,及時穩定市場,中央匯金公司更多應該是託底流動性的作用。五一假期結束後,之前由於擔心關稅風險而減倉的資金,隨着對中美關稅政策博弈的預期好轉,可能重新迴流市場。再加上進入5月後,市場再度進入業績真空期,融資資金可能再度迴流,從而帶動偏小盤成長風格。

5、2025年5月行業和賽道選擇方向。展望5月份,年報和一季報業績落地,疊加關稅衝擊逐漸減弱,市場風險偏好有望邊際改善。行業配置方面重點圍繞關稅衝擊超跌修復和自主可控領域,以及局部景氣回升領域,行業推薦重點關注:計算機、汽車、機械設備、有色金屬、社會服務、農林牧漁等。賽道選擇層面, 5月重點關注五大具備邊際改善的賽道:機器人、自主可控、內需、貴金屬、創新藥。

(三)券商行業掘金

東吳證券:“寬貨幣+弱美元”背景下,市場有望迴歸科技成長

1、“寬貨幣+弱美元”是影響風格的重要線索。一方面,在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的復甦初期,流動性邏輯主導,小盤成長風格佔優。參考2015年以來的6輪復甦階段初期,小盤成長指數大多相對滬深300跑出明顯超額,剔除2018年後平均超額收益達到11.1%,表現遠勝於其他風格指數。另一方面,近年A股價值/成長風格受美元週期影響加大,弱美元週期下,成長股更佔優。中期來看,我國“寬貨幣”取向明朗,隨着外部約束條件邊際緩解,降息降準值得期待;此外,出於特朗普平衡財政的目的,疊加美元信用體系鬆動,海外流動性趨鬆,均利好成長股。

2、“四月決斷”後,市場的風格選擇或將發生轉變。前期市場風格階段性轉向防禦,主要受到“四月決斷”季節性因素及外部“對等關稅”的影響。步入5月,內部方面,經濟和業績數據風險得以出清,針對政治局會議的博弈亦已落地,政策態度以“穩”爲主;外部方面,關稅對市場衝擊最大的階段已經過去,市場對關稅動態的反應將趨於鈍化。

3、5月市場有望迴歸科技成長。“底線思維”下,後續A股的調整風險整體可控。從宏觀流動性來看,4月央行實施MLF超額續作,釋放流動性調節信號。匯金等宣佈未來持續增持,政策維穩意圖明確,市場微觀流動性也將有所託底。在短期擾動淡化,流動性充裕背景下,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提升,政策和產業端具備持續催化的板塊將是後續交易的重心,市場風格或迴歸科技成長主線。

4、5月,資產配置可關注三大方向。科技產業趨勢方向:當前,部分產業趨勢品種已回調一月有餘,TMT板塊成交擁擠度回落至2023年以來11%的歷史低位,前期風險基本出清後,高風偏資金有望入場,科技產業趨勢方向將重新活躍。決策層高度重視疊加5-6月產業動態催化,後續建議重點關注AI、機器人、智駕等環節;自主可控方向:從中長期安全視角,本次美國關稅威脅已經讓產業鏈意識到依賴外部供應帶來的不確定性,供應鏈自主化進程仍將推進,建議繼續關注科技自主可控、國產代替相關機會;關注中期基本面改善方向,如創新藥、半導體存儲等。

五礦證券:低軌衛星的需求是什麼?低軌衛星的商業邏輯背後的投資機會

1、低軌衛星的需求是什麼?低軌衛星未來主要需求在於通信服務。用戶使用通信服務,主要需要其帶寬和信號覆蓋的服務。相比地面基站,低軌衛星覆蓋成本更低,但帶寬成本更高。根據我們的測算,5G基站的覆蓋成本約爲4.6萬元/平方公里,帶寬成本約爲146元/Mbps,中國低軌衛星的覆蓋成本約爲2.9元/平方公里,帶寬成本約爲2345元/Mbps。

2、低軌衛星的商業邏輯是什麼?低軌衛星能以較低成本實現網絡全球覆蓋。按1000公里軌道高度,不考慮重複建設和損耗,理論最少需約25顆衛星,若需考慮重疊和連續服務,理論數量約需50顆,實際考慮冗餘設計,數量可能更多,比如軌道高度計劃1000公里的虹雲工程計劃156顆,銥星在軌75顆。按照單顆衛星發射和製造成本4690萬元計算,若全球部署1萬顆,4690億元的投資就能實現全球網絡覆蓋,而5G基站僅覆蓋全球陸地面積(不含光纜)就高達8萬億元。

3、據測算,按照120美元/人/月的收費,5年的衛星壽命,1374萬用戶可以覆蓋1萬顆低軌衛星組成基礎網絡的建設成本。而星鏈已經在2023年11月,在用戶達到230萬至300萬之間時實現了現金流盈虧平衡。若中國衛星的運營成本與星鏈相當,在當前的收費與成本模型下,則中國星座計劃在用戶數量爲1600萬左右時,有望實現盈虧平衡。低軌通信衛星業務適合地廣人稀的應用場景。地面基站因爲覆蓋成本過高,所以在地廣人稀地區的性價比難以和低軌衛星互聯網抗衡,比如美國、拉丁美洲等地。

4、全球擁有空間技術的國家中,只有美俄地廣人稀,而俄羅斯GDP總量有限,所以spaceX從美國起步有其必然性。“一帶一路”需要低軌衛星業務。截至2025年2月底,中國在外務工人員約54.5萬人,目前的規模已經足夠支持低軌通信衛星業務。中國在外務工人員密度平均178人/平方公里,符合地廣人稀的特徵,同時出於安全的需要,中國低軌通信衛星業務符合“一帶一路”的需求。未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經濟聯繫勢必更加緊密,人員交流或將隨着業務規模擴大而繼續增長,中國自主可控的低軌通信衛星業務的市場空間有望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