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又有新發現!百年前,“北京人”神秘面紗這樣揭開——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有新發現!
7月17日,北京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科研團隊應用CT掃描、3D重建等一系列新技術手段,從周口店第15地點的哺乳動物化石中識別出一塊人類頂骨,這是繼1973年周口店第4地點發現1枚牙齒化石之後,50年來在周口店遺址區域首次發現的更新世人類化石。
上世紀20年代,安特生等人帶隊對雞骨山開始了考古發掘,希望找到“龍骨”的所在地。
本次新發現的古人類頂骨化石,讓周口店遺址新增一處人類化石地點。科研團隊介紹,標本呈黃褐色,已完全石化,其骨壁厚度、曲度和尺寸可與周口店直立人頭蓋骨的右側頂骨大致重疊。
發現該化石的周口店第15地點距離第1地點70米,該地點發現於1932年,曾在1934年至1937年進行了系統性的發掘,出土了多件石器和大量的哺乳動物化石,年代爲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約20萬年。
迄今在周口店第1地點發現的人類化石年代爲大約50萬年前,被歸入直立人。此外,在山頂洞和附近的田園洞發現的3至4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屬於早期現代人。處於中間階段的人類化石,僅有第4地點的一枚牙齒被發現。周口店第15地點人類化石的發現, 將有助於通過比較解剖學和分子生物學,深入研究這一區域的人類演化,爲探討中國古人類的演化模式提供極爲重要和關鍵的標本材料,實證我國百萬年來的人類演化史。
周口店第15號地點發現的人類頂骨化石。左:頂骨化石外側面觀;右:周口店直立人頭蓋骨模型頂面觀,示頂骨化石位置
下面,通過老照片,讓我們一起回顧:100多年前,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如何被發現的——
1918年2月,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在北京得到了一包帶着紅色黏土的骨骼碎片化石。送他這份禮物的,是一位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化學家。他饒有興味地告訴安特生,這些化石出自周口店雞骨山的山崖,那座山因爲紅土中藏着大量鳥類骨骼而得名。
安特生是當時名噪一時的地質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考古學家、探險家。周口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一下子引起了他的興趣。雞骨山所在的位置,正暗合了當時西方學者對中國“龍骨”的爭論。
安特生。
20世紀初,一位德國醫生在北京買到了不少被作爲中醫藥材使用的“龍骨”和“龍齒”,這些東西輾轉到了德國古脊椎學家施洛塞爾教授的手裡。經過鑑定,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龍骨”“龍齒”中竟然有兩顆符合人類特徵的牙齒,這是古人類學在整個亞洲大陸破天荒的發現。他們追查到“龍骨”的出處,便是當時的中國直隸地區,而雞骨山所在周口店,正是直隸地界。
當年盛夏8月,安特生帶着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葛蘭格一同前往周口店雞骨山,開始了一場考古之旅。
在距離雞骨山約兩公里處,他們發現了一處地勢較高早已廢棄的石灰礦。在一條礦牆的裂縫裡,有白色帶刃的石片,非常像人類的原始工具。安特生滿懷期許地說:“等着吧,總有一天,這裡將變成考察人類歷史最神聖的朝聖地之一。”
考古專家們。
事實上,在1918年的夏天,一個古人類學的重大寶庫之門,已經向世人打開——挖出白色石片的這個地點,正是現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第6號地點。這一年,也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掘的“元年”。
在1921年到1923年之間,安特生對雞骨山進行了多次發掘,最大的收穫,是得到了兩枚“古人類牙齒”。這兩顆牙齒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周口店的發現給人類起源學說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東亞起源說。由此,周口店發掘的“不明身份”的古人類,被命爲“北京人”。但是,只有牙齒化石,沒有其他遺骸,還是很難確定“北京人”的真實存在。
早期發掘中的北京人遺址全景照片。
發掘中的北京人遺址全景。
北京人遺址
雖然西方人無意中打開了“北京人”這扇大門,但最終揭開“北京人”神秘面紗的還是一代代中國考古學人。1929年12月2日,來自中國中央地質考察所的青年考古學家裴文中在雞骨山一處窄小的洞口裡,發現了第一顆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後來,這個地點被稱爲“猿人洞”。
抱着發現的第一個北京人頭骨照相的裴文中,因爲太過興奮,攝影師只把鏡頭對準了頭骨 。
賈蘭坡。
1934年5月,裴文中、李四光等考古學家在周口店辦事處的院子裡合影。
猿人洞發掘現場。
上世紀30年代,考古人員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深入發掘。
周口店的發現再次震驚了世界,有了這顆頭蓋骨,“北京人”的真實性確鑿無疑。
此後,“北京人”又獲得一次次重大的考古發現。1936年11月底,當時還在中國地質考察所做練習生的考古學家賈蘭坡和隊友們發現了4個“北京人”頭骨化石和一個完整的人類下頜骨。
上世紀30年代,考古人員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深入發掘,尋找古人類遺骸。
郭沫若在周口店。
當時,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5個“北京人”頭骨化石(包括下頜骨)被鎖在當時隸屬於美國、相對安全的協和醫學院解剖系辦公室的兩個保險櫃內。然而,當日軍的鐵蹄踏進了北京,這五顆珍貴的頭骨化石在運往美國保存的途中不翼而飛。直至今日,這仍舊是一個永久的遺憾和未解之謎。
最終,只剩下保存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進化博物館的1921年和1923年試掘獲得的4枚牙齒,以及新中國成立以後發現的屈指可數的8枚牙齒、2塊肢骨碎片、1塊額骨和1塊枕骨碎片。
北京人頭蓋骨模型
100多年時光飛逝,裴文中、賈蘭坡等與“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相關的考古學家們相繼辭世。人們將他們安葬於周口店遺址內,作爲對近代中國考古史上這一重要豐碑的紀念。
文 | 北京日報記者 劉蘇雅、米艾尼
圖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
編輯 | 張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