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評DeepSeek流量下滑:樑文鋒一心撲在AGI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2025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被問及如何看待DeepSeek流量下滑,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表示,DeepSeek創始人樑文鋒“就沒想認真做to C的App”。即便在流量高峰期,網站速度很慢,樑文鋒也並不在意,因爲他一心撲在AGI(通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術研發上,不屑於通過App的日活、融資、收費等方式發展。
周鴻禕指出,DeepSeek官網流量下降是因爲未在這方面投入精力,但在火山雲、阿里雲、騰訊雲及國外英偉達雲等第三方雲服務商上,DeepSeek大模型的使用流量一直很高。衆多國內公司,包括360的智能體基座模型,都基於DeepSeek改造,它就像爲很多公司提供“武器裝備”,不能僅看其自家流量。
“他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周鴻禕說,最了不起的是,DeepSeek把世界第一流的模型給免費開源了。
他說,現在所有做Agent的公司,背後的基座模型裡面,肯定至少都有1到2個是DeepSeek的模型。所以,DeepSeek對中國大模型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不能簡單去看,相當於很多公司的武器裝備都是DeepSeek提供的,你不能單看它自家的流量。”
對於DeepSeek R2是否會在下半年推出,周鴻禕表示不瞭解,但認爲DeepSeek可能在“憋大招”。近半年DeepSeek沒有更新,國外相關引擎及國內Kimi、千問等的能力已有所提升,能否再次發力尚待觀察。
周鴻禕強調,DeepSeek爲中國大模型產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是消除了“百模大戰”,避免資源浪費,讓行業更多基於現有開源模型做基座模型,推動了Agent(智能體)的發展,而Agent是大模型落地的關鍵;二是證明了中國堅持開源開放路線的價值,不僅利於自身產業發展,還可能在生態上形成對美國壟斷封閉道路的優勢。
他認爲,DeepSeek、千問、Kimi等構成了中國開源界的團隊,只要有模型堅持開源且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對中國發展就是利好,就像美國多家相關公司也是交替演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