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概念“妖股”頻現!私募遊資提前埋伏,有前十大股東“快進快出”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趙鵬
圖源:圖蟲創意
《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下稱“併購六條”)發佈後,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按下了加速鍵,併購重組項目數量、交易規模均出現井噴。
在監管政策支持下,併購重組交易的支付方式也日趨多元化,隨之而來的是二級市場對併購重組概念股的追捧。
在A股市場,“賭”重組早已有之。曾經“公募一哥”王亞偉因擅長挖掘併購重組概念股,而獲得優秀業績。據不完全統計,王亞偉曾成功押注華昌化工新能源轉型、佈局麗江旅遊等重組預期股,以及ST廣廈、岳陽興長等重組股。
從2005年12月末至2012年5月,王亞偉管理的華夏大盤精選創造了近1185.79%的累計回報。彼時,華夏大盤精選所重倉的股票也被網友冠以“王亞偉概念股”。
相較過往,A股市場越來越趨於理性,“沾”上重組就大漲已經不是必然。但跨界併購和重大資產重組仍是“妖股”的富礦,南京化纖(600889.SH)、*ST雙成(002693.SZ)、*ST鬆發(603268.SH)、濱海能源(000695.SZ)、遠達環保(600292.SH)等上市公司均因重組出現過階段性大漲。其中不乏27個交易日中,27“板”的“妖股”*ST雙成,包括3個跌停板,24個漲停板,期間*ST雙成股價暴漲616.86%。
在重組前後,不乏個人投資者和私募基金“賭”重組,而機構則傾向於在股價迴歸平靜後,輕倉持有重組節奏相對適宜的股票。時代週報記者還發現,遠達環保重組前後還出現個人投資者辛文博與廷頤成長1號私募基金“快進快出”現象。2024年三季度和四季度,辛文博與廷頤成長1號私募基金在菱電電控(688667.SH)也出現了同向交易。
銀河策略研究統計,併購六條發佈以來,重大重組事件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中,首次披露日後,隨着交易日增加,上漲個股佔比呈下降趨勢,但個股平均漲幅、平均超額收益均呈上升趨勢。首次披露日後1個交易日、5個交易日、20個交易日漲幅爲正的個股數量分別佔比爲64%、60%、50%;首次披露日後1個交易日、5個交易日、20個交易日的平均漲跌幅分別爲4.47%、9.84%、11%。
華東某私募基金投研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即使當前併購重組效率加快,整個併購重組仍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完成。重組初步信息公佈之後的一段時間是二級市場表現最亮眼的時間段,若重組期間重組失敗,股價則將面臨很大的回調壓力。因此,參與併購重組概念股投資並非沒有風險,但當前A股市場對待併購重組項目態度已經越來越理性,優質的併購標的、“1+1大於2”的併購項目更加受市場青睞。
跨界併購公司股價亮眼
併購六條提到,支持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併購產業鏈上下游資產,增強“硬科技”、“三創四新”屬性。支持運作規範的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等需求開展符合商業邏輯的跨行業併購,加快向新質生產力轉型步伐。
事實上,併購“硬科技”、跨界併購也正是二級市場投資者最關注的。前述私募基金投研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併購“硬科技”和跨界併購優質資產對上市公司基本面改善都有積極作用,部分上市公司重組完成後,公司業務可能發生根本性改變,資本市場自然會更加關注。股價能否真正出現亮眼的表現,還要看上市公司主體併購前後的預期差變化情況。相對單純炒概念,大部分併購重組都存在比較明確的投資邏輯和公司基本面改善的預期。
時代週報記者發現,南京化纖、*ST雙成、*ST鬆發、濱海能源、遠達環保等多隻漲幅亮眼的併購重組概念股均出現上市公司基本面逆轉的預期。若按照重組預案進行,上市公司主體在重組完成後均將出現公司基本面明顯改善。
以南京化纖爲例,雖然因重組節奏等原因股價較最高點有所回落,但股價仍較重組之時翻倍。而重組失敗的*ST雙成股價則回落至重組之前附近。
南京化纖目前以粘膠短纖、萊賽爾纖維、PET結構芯材的生產和銷售爲主營業務,該公司主營業務相對疲軟,南京化纖歸母淨利潤連虧4年,扣非歸母淨利潤連虧7年。
重組完成後南京化纖主營業務將變更爲滾動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滾動功能部件是實現高端裝備自主可控的基礎核心部件。交易後,南京化纖2024年營業收入爲4.97億元,歸母淨利潤爲4.10億元,該公司有望扭虧爲盈。
在*ST雙成跨界收購奧拉股份100%股權的項目中,*ST雙成幾乎同時踩中了主營疲軟、跨界併購、“硬科技”等併購重組概念股“大火”的多個按鈕。自2024年9月10日發佈資產重組預案以來,2024年9月11日至2024年10月28日這27個交易日中,*ST雙成連續迎來27“板”,包括3個跌停板,24個漲停板,期間*ST雙成股價暴漲616.86%,市值最高已飆升至159.12億元。
隨着重組遲遲沒有推進、利好無法兌現以及重組失敗消息發佈,*ST雙成股價不斷下挫,最終市值重回30億元附近。
私募遊資爆炒重組概念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在*ST雙成暴漲過程中,不乏知名遊資的身影。2024年9月11日至2024年10月28日這27個交易日中,雙成藥業累計15次登上龍虎榜,其中玉蘭路、陳小羣、粉葛、章盟主等知名遊資所在席位都曾多次現身。
此外,相比2024年6月底重組預案發布之時,雙成藥業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了趙惠敏、應淑英兩位自然人。應淑英、趙惠敏分別於2024年三季度末前和2024年四季度末前退出了前十大股東。
*ST鬆發在一輪上漲後,博時主題行業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全國社保基金16012組合、華夏產業升級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全國社保基金419組合、博時絲路主題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則進入前十大股東。
華南某大型資管機構從事權益投資的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坦言,相比“賭”重組成功,機構資金更加願意求穩,尋找確定性,追求長期回報,重組完成前即使買入也不會重倉。相較行業早期,國內金融機構更加規範,絕大部分機構買入一隻股票都有嚴格的流程。資管機構剔除風險較高的股票,並劃定股票池,沒有進入機構股票池的公司是不能買入的。因此,在當前行業現狀下,部分基本面存在瑕疵、重大資產重組尚處於早期階段的公司,機構買入的操作難度大,也沒有動力參與。
時代週報記者還發現,重組消息發佈前後有私募基金、個人投資者“快進快出”。在遠達環保重組消息發佈前,廷頤成長1號私募基金和辛文博同時出現在2024年三季度末的前十大股東行業列,連續收穫9個漲停之後,2024年四季度末,廷頤成長1號私募基金和辛文博同時退出遠達環保前十大股東。
不止於此,2024年三季度末,辛文博與廷頤成長1號私募基金還出現了其他同向交易的案例。在2024年9月末,辛文博與廷頤成長1號私募基金同時“閃現”在菱電電控前十大股東之列。2024年四季度辛文博便退出菱電電控前十大股東,截至目前,廷頤成長1號私募基金仍持有菱電電控。
曾在券商投行部任職的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儘管部分被併購的標的資產暫時沒有盈利,其單體也沒有達到上市條件,但不代表本身不夠優質。倘若上市公司能在這類標的公司業績爆發前完成併購裝入上市公司,對股東和上市公司自身是雙贏,但這對上市公司挑選標的公司的眼光是一種考驗,過往也有相對成功的案例。
上述人士還表示,在現實情況中,由於挑選難度大以及上市公司對確定性的追求,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更願意選擇相對成熟、較有確定性的資產,這往往會導致上市公司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完成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