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上、下半季賽制是臺灣職棒獨有特色 不應輕言做改變
中信兄弟去年奪得下半季冠軍,進而獲得臺灣大賽冠軍。聯合報系資料照 黃仲裕
中華職棒的賽制最近再被拿出來討論,明年球季場數增加以及是否改成單一球季,成爲球迷熱議焦點,依2023年7月領隊會議決議,將在今年球季結束後,評估是否採行單一球季。就筆者看法,維持上、下半季賽制纔是對中華職棒最有利的賽制。
上、下半季賽制是中華職棒的一大特色,跟其他國家職棒聯盟的單一球季不同,而在1998年、1999年曾有2年短暫實施過單一球季,最終又迴歸上、下半季賽制。
中職在2023年3月27日的領隊會議有達成實施「單一球季」賽制有正面的共識,最快會在2024年球季實施,當時會長蔡其昌說明,球團都不排斥單一賽制,站在國家隊如何更強,讓新進選手有更多機會,因爲當放棄了季後賽,就可以讓農場的年輕選手上來。當時蔡其昌說,單一球季或上、下半季沒有對錯,這是很兩難的決定,但大家決定咬緊牙關去面對,大家方向很一致。
統一獅隊從2023年開始,連續三年奪得上半季冠軍,但最終都與臺灣大賽冠軍無緣。 聯合報系資料照
蔡其昌很瞭解,如果採取單一球季賽制,會衝擊球隊的營收,單一球季在球季打到一半,沒希望的球隊就等於沒救了,如果有上、下半季,會讓大家重新來過,上、下半季的賽制對職棒營收是重要的,如果讓職棒繼續虧,長遠也不好,球員待遇、職棒健全化發展都會受到影響,過去就是在這個架構底下,大家會主張職棒已經很苦了,不要弄到後面比賽沒人看,纔會有上、下半季賽制。
但是在2023年7月13日的領隊會議,決議暫緩實施單一球季,因爲領隊與總教練覺得需要時間緩衝,要在臺鋼雄鷹上一軍的兩年後,再進行單一賽制的評估,也就是2025年球季結束後再評估是否採行單一球季。
現在就是2025年球季末,日前領隊會議有討論到明年要增加比賽場數,這一點,真的非常迫切需要,目前中職一季300場、各隊一年打120場比賽的場數有點不足,建議一隊打140場比賽,每週打6埸比賽。
味全龍重返職棒後,2023年獲得下半季冠軍,進行臺灣大賽封王。聯合報系資料照
場數增加之後,代表球隊的票房收入及商品收入將會相對增加,但相關配套措施,如註冊人數、一軍登錄人數都要增加,以及洋將要不要多一位都可以列入討論,當然二軍的比賽場數也要增加,才能提供一軍有狀況時需要的人力支援。
伴隨着場數增加,單一球季賽制再度提出來討論,其實中職可以不用更改現有的上、下半季賽制,各國職棒聯盟都在找話題增加票房,中職特有的上、下半季賽制,拚上、下半季冠軍都可以衝票房,加上季後挑戰賽、總冠軍賽,在一年內至少有3次以上拚票房的機會,可以創造話題,基於這一點,爲什麼要改。
再者也可以讓上半季沒有機會的球隊,下半季有捲土重來拚半季冠軍的的機會,拿不到半季冠軍,也可以拚全年戰績前3名去打季後賽,這是最適合僅有6隊的中職最好的賽制。
有人認爲,上、下半季會淪於用同一批人比賽,讓新人及年輕球員無法上來,但這涉及各隊農場栽培的策略及作法,有球隊還是可以在上、下半季賽制之下,讓新人出頭天,某些球隊就是做不到,實施單一球季也不一定可以強化各隊農場,讓新人有上一軍的機會。
上、下半季已是中華職棒跟其它聯盟相比之下的最大特色,況且球隊數並不多,繼續採行上、下半季是最好的作法,實在不宜改成單一球季,而在上、下半季之下,想要讓更多球隊參與季後賽,是可以再討論的議題。
▪美聯不只MVP難選!塞揚之爭也很膠着 史庫柏vs.克羅謝超級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