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牛棚轉任先發難度高 黃子鵬、後勁是最佳案例
樂天桃猿黃子鵬,成爲牛棚轉職先發成功的最佳案例。樂天桃猿提供
投手的定位是一門學問,許多在選秀會前,被評估可以扛下先發重任的好手,加入職棒後,才發現原來牛棚纔是最適合的位置。又有許多球員,爲了找到最適當的登板時機,兩頭跑不斷嘗試才確認。還有一種則是因傷或老化,爲了延續生涯,最終只能轉換角色。
早期如林嶽平、郭勇志到後來的陳韻文、呂彥青等救援王,幾乎都是從先發調整到後援後,搖身變成王牌。原本遭到鯨隊戰力外的高建三,以及被教練說不知怎麼用的官大元,都在轉戰牛棚後,成爲鐵牛棚成員,曾拿下中繼王的殊榮。目前各隊主力中繼投手中,有不少球員是先發養成,但最後從牛棚發光。
相較於從後援找到出路居多,仍是有少數定位大轉變,從固定牛棚轉任先發投手。這幾年打擊年結束,加上球隊數量擴編,投手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各隊教練團更願意做出不同嘗試。其中就包含2021年中信鄭凱文及樂天黃子鵬,2022年中信吳哲源,2024年臺鋼的後勁,今年則有富邦張奕、銳歐及臺鋼吉田一將等。
富邦悍將張奕今年也被提拔做爲先發,轉職未能成功目前已先調回牛棚待命。富邦悍將提供
先發及後援的差異,首要就是體能上的需求,對大部份先發投手的需求,多是至少投一休五,且場上能投超過100球爲基準,另外會視個人狀況調整。而牛棚投手,通常單場投球數可能僅10至30球不等,能夠全力施展球速與爆發力,並且需隨時待命及連續出賽,常常單週要出賽2至4場。因此續航力成爲決定定位的重要關鍵之一,像是張奕今年就碰到邁入第三局投球時,被打擊率遽增的問題,轉職未能成功目前已先調回牛棚待命。
另外配球上也必須有所改變,許多牛棚投手最強力的武器,就是一顆有速度及球威的快速球,再搭配臨門一腳的變化球,來快速解決打者。然而轉換身分後,體能調節可能會使球速下滑,而且在長局數中要避免打者適應球路,需要更多元的配球策略。而銳歐今年轉職後,球速下滑2~3KM,轉速也下滑不少,讓他減少快速球的使用,壓制力大幅下修,不復當年勇。
黃子鵬及後勁,則是固定牛棚轉任先發投手最成功的兩人,不過後勁原本就是先發投手,只是當年還在樂天時,因爲單場被打爆,加上球隊需求,因而轉任終結者,算是重回老本行。不過他也下了一番功夫,用更多的變速球與滑球搭配,讓打者更難捉摸他的球路,另外還不斷精進自己,還練出迷惑打者的蝴蝶球,這都讓他成爲比剛來臺時更加穩定。
每年都有破百局貢獻的黃子鵬,是桃猿的本土一哥,他雖然球速下滑,但靠着低肩側投的優勢,以及優異的控球能力,再搭配變速球、伸卡球的使用,從進壘點、球路使用製造不同的配球變化,達到壓制打者的效果。另一方面,他從牛棚時期就是聯盟最操,但一直以來沒什麼嚴重傷勢,讓他可以穩定出賽。他不但長期維持好的身體狀態,加上配球、球路的調整,成爲轉職成功的最佳案例。
臺鋼雄鷹隊洋投後勁今年先發8場,奪下6場勝投。臺鋼雄鷹提供
整體而言,從牛棚轉任先發投手,需要鍛鍊更好的體能及續航力,才能負荷更多局數。在球路上的選擇,要有更多種類變化球,纔不容易讓打者適應。當然教練團及隊友也必須協助,配球上策略需要更多元化,製造大幅度的變化,纔不會虎頭蛇尾。球員意願、球隊需求固然重要,若想要讓球員轉型,挑選人選的時候,可以看看最佳案例黃子鵬,以免調整失敗,對球隊及球員都不好。
▪ 結帳輸入UDN專屬折扣碼【lion88】現折$88
▪ 每一輪均可預測 球衣、公仔、Apple Watch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