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知名網紅「三連封」 千萬流量的他們說了什麼踩地雷?

張雪峰。(取材自微博)

中國社交媒體最近掀起一陣「封禁潮」,三名擁有千萬粉絲的知名網紅:戶晨風、藍戰非、張雪峰,遭遇「三連封」。這三人均是長期出現在熱點話題中的人物,網友議論紛紛:他們爲何遭封禁?他們犯了什麼錯?而除了整治網紅,針對網路熱搜榜亂象,官媒也出來說話了。

這三名網紅,都是什麼人?

綜合媒體報導,戶晨風,被網友稱爲戶子。根據其在網路上的自述,戶晨風來自江蘇鎮江,僅有高中文憑,早年從事汽車維修行業(他稱這是中國的底層行業),後來才轉型自媒體,並憑藉其「對比中西貨幣的購買力」系列影片走紅,戶晨風全網粉絲落在250至300萬間。

戶晨風。(取材自微博)

戶晨風/蘋果論貼標籤

戶晨風提出「蘋果菁英論」。他將手機品牌、學歷等與社會地位掛鉤,貶低安卓用戶和國產貨,通過貼「蘋果思維」和「安卓思維」的標籤,無差別攻擊普通人。他還不斷強調,中國民衆要買手機就要買蘋果、買電車就買特斯拉、逛商超就逛山姆,這些民衆纔是「蘋果人」,纔是能夠做出正確選擇的人;反之,用安卓手機、開中國電動汽車的人則是「安卓人」。

張雪峰。(取材自微博)

張雪峰/踩中教育焦慮

張雪峰,本名張子彪,畢業於鄭州大學,是知名高考志願導師,2016年因「七分鐘解讀34所985高校」暴紅,全網粉絲近4000萬。張雪峰過去靠着精準踩中教育焦慮的痛點和直言不諱的風格走紅,但因「哈理工狗屁都不是」、「文科專業總結成一個字就是舔」、「孩子非要報新聞就打暈」等言論被指責煽動就業焦慮和學科歧視,高價的志願諮詢服務被指背離最初教育科普的初心。

藍戰非。(取材自微博)

藍戰非/自曝收入炫富

藍戰非,早年以遊戲主播身分在熊貓直播與鬥魚平臺嶄露頭角,後成功轉型爲旅遊博主,全網粉絲近2500萬。他稍早自曝收入引發熱議,其稱「你們是真的不知道抖音頂流有多賺錢,你說我要是全身心商業化,那我一年天文數字,九位數(超1億元人民幣)都小看我了。」並稱環球旅行200萬元的花費僅爲其財富利息,宣揚「不結婚便不破產」、「無家庭負擔可隨意花錢」等觀點;「藍戰非自曝收入」話題還一度衝上熱搜。

謝孟偉在直播時着警服帶貨。(視頻截圖)

謝孟偉/穿警服搞帶貨

此外,翻車的還有在洗腦抗日劇「小兵張嘎」中飾演「嘎子哥」一角的中國演員謝孟偉,謝孟偉因該角色而走紅,近日在直播中穿警服直播帶貨。有粉絲當場質疑其穿着是否合法,他不僅未正面迴應,還以粗口回擊,指責對方「蹭流量」。這段畫面隨後被截下傳播,引發網友向雲南警方檢舉。謝孟偉遭警方拘提帶走,被處以行政拘留7天,其粉絲數超過千萬的帳號直接被封鎖下架。

揚子晚報報導,頭部網紅接連被封並非孤立事件,很明顯可以感受到,2025年以來,各大網絡平臺正在收緊對頭部網紅的監管,國家網絡治理體系也在整體升級。今年9月,中央網信辦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爲期2個月的「清朗·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專項行動,重點整治挑動羣體極端對立情緒、污名化炒作、挑動羣體矛盾、挑起網絡暴力、過度渲染消極悲觀情緒等問題。

都市快報報導,這幾名網紅的個人帳號連續出現問題,大概率是一次針對網紅的集中整治。某種程度上,這正是如今網絡生態的一角。有的利用消費符號製造社會割裂,將商品異化爲身分標籤,長期煽動對立與歧視;有的把一些複雜的教育選擇簡化爲「就業成敗」的二元判斷,製造情緒焦慮;有的將「炫富」當作成功的唯一標識,宣揚「拜金主義」,鼓吹「奢靡之風」。事實上,有太多網紅深諳互聯網傳播之道——利用極端敘事,將本就存在分歧的觀點推向對立的兩極,刺激用戶參與爭論、轉發擴散,進而實現流量的指數級增長。

也有人不理解,比如有聲音認爲張雪峰是「普通家庭的嘴替」,是「窮人孩子的報考救星」。不可否認,張雪峰的一些言論,代表了一類羣體的看法,某些話題也有延展思考的空間。但具體在實踐層面上,卻表現爲非黑即白的「暴論」。比如所謂的「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金融圈要顏值能喝酒」、「文科都是服務業」等,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一言不合就擡槓」、「一竿子打死一船人」。這樣的表達方式,只會帶來過度反應,而絕無溫和討論的可能。

網絡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媒介格局,每一個人都可以傳遞原生態的社會情緒、訴求和意見。一個健康良好的網絡輿論生態,容納得下多元多樣的聲音,但絕不該成爲負面情緒的「垃圾堆」、極端言論的「角力場」。最近,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專項行動,着力整治挑動羣體極端對立情緒、宣揚恐慌焦慮情緒、挑起網絡暴力戾氣、過度渲染消極悲觀情緒,就體現出明確的針對性。

嚴肅懲戒 爲網紅敲警鐘

在此背景下,對一些帳號的多平臺處理,無疑是對擁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知名網紅的一次嚴肅懲戒,也爲很多網紅和公衆人物敲響了警鐘:在追求表達個性與傳播效果的同時,必須嚴守法律法規與平臺規則,共同構築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

熱搜榜亂象 官方也要管

除了整治網紅,網路熱搜榜亂象,官方也要管。中國科技巨頭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陸續被網信辦約談,旗下新聞資訊產品的熱搜熱榜業務被指存在問題並受到處置處罰措施。中共黨媒人民日報表示,熱搜榜影響認知,帶動情緒,必須講導向。

人民日報日前發表題爲「熱搜熱榜,不能失真跑偏」的評論文章。文章稱,中國網路平臺的有些熱搜根本是騙人。有的是花錢「砸」出來的,表面是熱點,背後是生意;有的是爲了流量「刷」出來的,根本不講規則;還有的熱搜裡全是「小作文」,捕風捉影、製造訊息繭房。

互聯網大廠 集體被約談

文章並認爲,熱搜熱榜不僅是訊息過濾器,還是塑造認知、影響人心的窗口,具有輿論基礎設施屬性,理應旗幟鮮明講導向。文章表示,一些商業平臺受利益驅動,信奉「流量至上」,什麼吸睛就推什麼上榜,明星網紅八卦刷屏、放大政策爭議歪解、惡性案件細節鋪陳,種種導向偏差,不僅誤導公衆,而且妨礙政策實施、侵蝕主流價值觀。

人民日報旗下微信公衆號「俠客島」日前也發佈「這些互聯網大廠爲何集體被約談」一文,介紹中國家網信辦指導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網信辦,對幾家主要網路平臺採取約談、責令限期改正等處置處罰措施。

文章表示,網信部門通報的處罰原因很清楚,都是「熱搜」、「主榜」內容出問題。小紅書、微博、快手是因爲在熱搜榜單主榜,高位、頻繁呈現大量炒作明星個人動態和瑣事類詞條;阿里巴巴旗下的UC平臺,是在熱搜主榜「扎堆呈現極端敏感惡性案事件詞條等非權威部門、權威媒體發佈的信(訊)息」;至於字節跳動旗下的今日頭條,則是「在熱搜榜單主榜呈現不良信息內容,還在落地頁面置頂呈現相關話題」。

目前,這些涉事平臺已發聲迴應,稱將落實監管要求、成立整改專項工作組、推進熱搜榜單生態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