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簽定買陸潛艦 美盟友2028飆升水下戰力向華府表態

S-26T是解放軍039A/B型潛艦的出口版,裝有「絕氣推進」(AIP)系統,水下最大航速超過18節,圖爲S-26T麒麟級潛艦的模型。(環球時報)

泰國與中國簽署了一項延宕已久的協議,敲定採購1艘陸制S26T柴電潛艦,這項交易使它加入印尼、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和越南的行列,成爲東南亞第6個擁有潛艦的國家。

綜合外媒18日報導,這艘潛艦2019年早在中國武漢開建,歷經6年後總算塵埃落定,預計2028年底交付。而中泰簽署S26T潛艦項目補充協議,不僅反映中方身爲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國的地位,一些分析家甚至認爲,與其說這是曼谷向北京靠攏,倒不如說是對華府表達不滿的訊號。

協議由泰國皇家海軍總司令旺維特(Jirapol Wongwit)週二在北京的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CSOC)總部簽署。旺維特說,這項計劃具有戰略意義,是泰中關係深化的象徵。而協議修訂了原於2017年啓動的採購案,當時曼谷打算購買3艘潛艦,但因預算限制,縮減爲1艘。潛艦原定2023年交付,卻因德國MTU公司拒絕供應發動機而停擺,原因是歐盟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泰國最初對中方替代發動機的可靠性表示擔憂,但經過中國超過6000小時的發動機測試及認證,確認符合協議標準後,曼谷最終批准了這款陸制發動機。

泰國是美國在亞洲最老的盟友之一,與美方的關係可追溯至1833年的《友好通商條約》。越戰期間,泰國是美國軍事行動的重要後勤基地,提供港口停靠和補給支援,並於2003年被美國列爲主要非北約盟友。然而,2014年泰國軍方發動政變後,美國公開批評,並暫停近5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激怒了泰國的保皇派軍事菁英。分析家認爲,泰國這次潛艦交易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華府發出「地緣政治信號」,顯示它追求外交自主,並維持與各方關係的模糊性。

泰國政府爲相關計劃已投入超過80億泰銖(約75億臺幣),包括船員訓練、船塢設施建設及新潛艦中隊的設立。一旦取消交易,這些投資恐怕會付諸流水。

而修訂後的合約將潛艦建造期限延長40個月,預計會在2028年底完成交付。合約還包括技術轉移、機組員及維修人員培訓等內容。美國國防部發言人雖不評論盟友的採購決定,但強調,泰國仍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親密的夥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