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到懶得自尋煩惱的時候

圖/鄧博仁仁

(皇冠文化提供)

很久以前我就發現,當我對某件事特別在意時,那件事就會進行得不太順利,然而我覺得放心或是根本沒放在心上的事,卻都自己運轉得很好。

這就好像愈擔心失眠就愈會失眠一樣,放下睡不着的憂慮才能一夜好眠。

這個現象對於人生中的許多狀況也同樣適用。好比說,愈在乎一個人,在他面前就表現得愈手足無措,事後回想起來也就愈懊惱;或是愈想要把某件事完美地達成,就愈容易失誤;還有,愈是期待某種狀況,那種狀況就愈是不會發生。

反而是在視若平常的人事物面前,因爲沒什麼壓力,展現的就是剛剛好的自己;從來未曾期待的,也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爲什麼會這樣?我想,這是因爲過度關注總是帶來緊繃的內在張力,而外在是內在的投射,當內心失去平靜的時候,外在的發展也就很難順利;但輕鬆以對卻能讓能量順暢地流動。

所以,無論對人對事,都應該學習放心和放手,讓一切順其自然地發展,少了那些不必要的擔憂,才能帶來更好的結果;沒有了那些過度期待,也才能專注於當下,感受眼前的生命風景。

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年輕的我還是容易自尋煩惱。

根據某些神秘學派的說法,人類喜怒哀樂的情緒波動都會被某種更高維度的存有觀察與存取,成爲宇宙資料庫的阿卡西記錄,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從前的我應該是個很好的人類樣本。

心思太細膩,而且情感太豐富,這是天賦,但也是天譴,因爲種種感受都會比別人更深刻,情緒的波動也就相對更劇烈,常常氾濫成災。不過再多的波濤洶涌都藏在心裡,外在卻無論如何都要撐住,絕不輕易流露失控的情緒,絕不讓人看見那個驚慌失措的自己,因此內心的小劇場總是上演着一人分飾兩角的自說自話,不是在自我安撫就是在自我檢討,總之是個很難擺平自己的惱人體質。

我希望能以冰雪聰明形容年輕時的我,但事實上是我往往感情用事,只是給自己製造了很多冰雪,常常擔心的多,放心的少,憂慮的多,快樂的少;許多時候不願辜負別人,於是只好辜負自己,不願爲難別人,於是只好爲難自己。

自尋煩惱的結果往往就是自找麻煩,甚至自討苦吃。

回顧來時路,我給自己找的麻煩還真不少:

總是對沒有善待我的人太好。

總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完美。

總是在意別人怎麼看我。

總是過度自省,覺得都是我的錯。

總是壓抑自己真正的感覺,想要維持彼此之間的和諧。

這樣的我常常內耗,許多時候都覺得疲憊心累,許多時候也都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我知道這樣不對,我知道要放過自己,然而知道與做到之間總有距離。

但時間改變一切,畢竟種種人生經歷終將累積成爲深刻的教訓,其中有些痛徹心扉,有些啼笑皆非,就像被高溫燙過幾次總會形成條件反射,再也不會徒手去拿火爐上的鍋子一樣,後來的我終於學會戴上手套,終於不再自尋煩惱:

沒必要在乎不在乎我的人。

事情不必做到最好,還好就好了。

別人怎麼想是別人的事,我怎麼想也不關別人的事。

過度自省真的不是什麼美德,太多時候只是縱容了他人的自私。

我無法也不該爲別人的感覺負責,與其壓抑自己,不如坦率地自我表達。

歲月帶來眼角的細紋,但也帶來歷練過後的通透與智慧。曾經想不通的,好像自然就通了,曾經過不去的,好像自然也就過去了。

中年是個與自己和解的人生階段,需要溫柔地擁抱自己,先從心裡讓自己溫暖起來,外在也就和諧如意。

中年之道,就是懶得自尋煩惱。

來到現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知道對許多事都應該放心與放手,讓一切順其自然地流動。沒必要對那些痛苦憂慮緊握不放,有內心的平靜纔有外境的平安。

這是「人生之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上一本《終於來到不必討人喜歡的時候》主要從心境去說,這本則是從中年會面臨的各種狀況來談,包括心靈、情感、健康、金錢、信念、生活主張、生命態度、自我實現,也包括父母、子女、夫妻、朋友、各種人際關係,當然更包括與自己的關係。

或者說,尤其是與自己的關係。

中年是面臨各種人生狀況最繁雜的階段,需要擁有一個穩定的內核來安住自己並且應對外在一切,所以要先與自己相處和諧,先建立內心世界,其他外圍的一切才能跟着流動順暢。

身爲一個資深單身女子,走過人生的風浪,也經歷過各種人際關係的身分,我深刻地感覺是,如果希望世界風和日麗,就要先讓心裡雲淡風輕。沒有什麼比內在的安寧更重要。

來到人生之秋,不只要放下恨,有時還要放下太多的愛。

想要的一切就在自己心裡,內心的平靜纔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明白自己不必討人喜歡就少了很多自尋煩惱,除此之外,也要讓自己各個層面都過得好,而那些看似對外的一切,其實都是內心的映照。

這次有兩個不同版本的封面,分別是一枝獨秀版與誠品獨家版,我喜歡前者花瓣邊緣隱約的光芒,也喜歡後者花葉自在的姿態,想要兩個版本都能擁有,希望你也是。

有太多不必犯的錯,不必受的苦,不必承受的後果,都是因爲人生經驗不足而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別人,所以當下做了無法回頭的決定。

然而心靈總是在碰撞中成長,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可以讓我去提醒從前的自己,去修正那些錯誤的決定,或許後來的人生可以走得比較順暢,但我還會擁有現在的清醒嗎?

是因爲走過那些路,所以成爲現在的我,一個內心平靜的我,和自己相處和諧的我,不再給自己製造那些冰雪的我。

終於來到懶得自尋煩惱的時候,像是一種豁免,或者說是一種得救。

終於不再在不愉快的狀態中浪費生命。

終於不再把別人的課題變成自己的問題。

終於不再反覆內耗,不再把任何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終於不再事事要求自己做到盡善盡美,不再處處爲了他人着想而勞心勞力,不再總是委曲求全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

終於知道有時要做一個懶人,懶一點,才能快樂一點,鬆弛一點,自由自在一點。

因爲有了這樣的體會,所以終於來到人生最好的時候。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也正在人生的秋天,希望這本小書可以讓你感到歡喜,得到你的共鳴;如果是在其他的人生季節,也祝福當下都有美麗的風景。(本文摘自《終於來到懶得自尋煩惱的時候》一書,皇冠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