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俄烏正式開始談判!
俄烏三年多來頭一回直接坐下來談,日子都定了,5月15號,結果呢?愣是拖到了16號下午才磨磨蹭蹭說要開始。
爲什麼呢?因爲普京沒來。
普京提出來的談判,結果自己縮了,不去!
川普那傢伙,之前還放風說可能去湊個熱鬧,結果呢?普京不去,他也不去。
澤連斯基,是提前先到了土耳其,看到普京、川普都不參與,回頭就宣佈:我也不去了!
這談判桌上,主角已經跑光了。
但,依然要肯定,畢竟談判開始了。
俄羅斯那邊派誰呢?三年前一樣的陣營。
總統助理梅津斯基當團長,還有外交部副部長加盧津、總參總局局長科斯秋科夫、國防部副部長福明,外加一幫所謂的“專家”。
普京說了,要“從停止的地方重新開始”。其實就是想說:三年前談崩了,可不是我的錯!
烏克蘭這邊呢?
國防部長烏梅羅夫掛帥,帶着軍方和情報部門的人去應付場面。
明擺着,你普京不給面子,我澤連斯基也不拿熱臉貼冷屁股。
美國那邊,本來川普上臺後就積極推動俄烏和談,還暗示可能親赴伊斯坦布爾。
結果俄國人名單一出來,白宮立馬改口,說川普不去了。
川普本人還補了一刀:“在他和普京舉行會晤前,俄烏和談什麼也不會發生。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更是直言不諱,說對這次和談取得突破“期待值很低”。
這已經不是俄烏雙方第一次在伊斯坦布爾這地方談判了。
2022 年 2 月,剛開打那會兒,他們就在這兒談過一次,結果呢?據說達成了協議,布查慘案後,就崩了,也有資料宣稱,是英美反對達成談判。
那之後,雙方就再沒直接對話過。
俄羅斯的國際問題專家安德烈·科爾圖諾夫,接受採訪時說,普京雖然提議恢復直接談判,但克里姆林宮那幫人的心思是,想在正式下場前先“試試水”,看看風向。
他們想從下往上談,而不是從上往下。
先讓高級別的專家們去摸摸底,看看能談出點什麼成果,比如停火的方式、交換戰俘這些馬上能解決的問題。
如果談得有點眉目了,再考慮升級談判級別,甚至不排除俄烏領導人直接會面。
至於川普,則認爲,他需要先跟普京碰個頭,探探底線,溝通一下。
川普其實非常關心這場談判,因爲他要的結果是,他的調停下,達成了談判,而不是你們兩邊自己達成。
因爲,只有在他的調停下達成的,纔是他的功勞。
當然,任何衝突都只有兩種可能的結局:要麼在戰場上結束衝突,其中一方投降,勝利的一方決定投降一方的命運;如果衝突不能在戰場上解決,那就應該通過外交解決,而沒有最高領導層的參與,外交解決是無法做到的。
川普希望的結局是:在某地,他的介入,把普京和澤連斯基拉到一起,最後宣佈某個協議,結束戰爭。
那到底是什麼促使普京在5月11號突然提出要在15號伊斯坦布爾直接談判呢?而在此之前,普京對待停火和談判都不積極呢?
因爲庫爾斯克。
普京不希望庫爾斯克被烏軍佔領的情況下上談判桌,只有在軍事上解決了庫爾斯克的問題,普京纔會接受開始談判。
那這場談判會怎麼開始呢?
我認爲,普京的算盤是,他希望2022年3月在伊斯坦布爾討論的那些的文件,是現在進一步談判的唯一基礎。
因爲你要重新開始談判,總得有個起點吧?
除了三年前那個談判基礎,還能拿什麼當參考呢?
普京的立場也進行過表達,他說讓我們回到停下的地方,看看三年前討論出來的文件,哪些還能用,哪些需要重新審查,哪些需要修改。
可是啊,問題來了。
三年來戰場變化巨大,但澤連斯基在領土問題上的立場一點沒變,他們一直要求恢復1991年的邊界。
而俄羅斯方面呢,也死咬着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還要求烏克蘭承認目前的領土現實。這些分歧,怎麼調和?
三年前開始談判時,雙方佔有的土地也完全不一樣了。
領土問題,現在雙方不可能達成一致。
烏克蘭不準備做任何讓步,俄羅斯也不準備放棄對那四個地區的主權。
所以,他們最多能做到的,可能就是同意做出某種承諾,不通過軍事力量來改變目前的領土現狀。
如果能做到這點,那就算是一項重大成就了。也就是停戰了。
烏克蘭的北約地位問題,川普已經明確表態,他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但這個問題依然可能在和談討論範圍內。
因爲川普四年後可能就下臺了,到時候他的繼任者可以說,我不在乎以前作過什麼承諾,我認爲烏克蘭就應該加入北約……所以,美國到底能爲烏克蘭的中立地位提供什麼樣的保證,現在還不清楚。
烏克蘭非軍事化問題,也是矛盾重重。
烏克蘭不接受任何對軍事力量的限制。就算有部分限制,那也應該是相互的。
也就是說,如果烏克蘭限制了軍事力量,俄羅斯也應該這樣做;或者烏克蘭銷燬某種武器,俄羅斯也應該放棄同類型的武器。
談判的第一階段目標,應該是徹底的停火。
這是澤連斯基和川普要的,因爲只要達成,那就可以稱得上成就,烏克蘭兵員比俄羅斯更緊張,壓力更大,而川普則可以馬上稱自己實現了和平。
真正要達成一個協議,它也會是一個很長的、曲折的過程。
但普京,更希望是用軍事的壓力,逼迫烏克蘭簽下更有利於他的協議。
俄羅斯現在主張是:堅持談判必須以2022年伊斯坦布爾和議草案爲基礎,要求烏克蘭嚴格裁軍、禁止外國駐軍、承諾不加入北約,並接受俄方已經“公投”併入的烏東、烏南四州歸屬俄羅斯。這些條件,說白了,幾乎等同於要求烏克蘭承認戰敗。
自2022年下半年烏克蘭反攻之後,戰場局勢雖然逐漸向俄羅斯傾斜,但進展非常緩慢。雙方都大量使用無人機,導致大規模集結突擊很難實現,只能靠小規模步兵隊伍慢慢啃。
俄軍甚至開始用摩托車搞“人包鐵”式的衝鋒,這說明戰爭已經進入了殘酷的消耗戰階段。
無人機受到電子戰的嚴重干擾,雙方甚至被迫改用光纖連接的有線無人機,戰場技術好像又回到了“有線時代”。
普京心裡清楚,如果戰爭短期內結束不了,那拖延反而對他有利。
他判斷,美國的軍事援助到夏天可能就枯竭了,到時候烏克蘭只能指望歐洲的支援。如果烏克蘭前線因此崩潰,那俄羅斯的談判地位將大大提升;即使烏克蘭能勉強撐住,到時候再接受川普式的“就地停火”方案,俄羅斯也不吃虧。
換句話說,普京選擇“等待”,就是想把戰爭的“收成”最大化。
可見,徹底停火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但川普很想停火,爲此也開出了條件,那就是承認克里米亞歸俄羅斯、取消美國對俄製裁以換取停火。
美國副總統萬斯甚至批評俄羅斯“不能指望獲得還未征服的領土”。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現有的歸你,我沒什麼意見。
開出這等大禮包,可見,川普是急於達成目標的,是不會接受普京以拖待變的策略的。
川普等着拿諾貝爾和平獎呢!
如果普京一直拖,搞毛川普,說不定就要出大招。川普現在是主要壓澤連斯基,要是普京一直拖,那川普就要對普京發威了。
你倆別破壞我去領獎!
普京是希望一次談判定江山。
不僅是停戰,包括取消制裁,與歐洲的關係,與美國的關係,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未來潛在衝突問題,他希望一次性解決。
不得不說,普京這個希望並不切實際。
因爲美國與北約盟友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立場不再統一,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仍然沒放棄長期制裁、限制俄羅斯的敵對立場。
他們如果沒有加入到談判進程中來,那普京要的很多東西,肯定是拿不到的。
這三年多,折騰過來,折騰過去,除了人越死越多,地越打越爛,所以啊,伊斯坦布爾這次談判,不管它最後談出個什麼結果,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這受苦受難的,永遠是普通人。
他們的家沒了,親人沒了,命也沒了。而那些發動戰爭的政客們呢?他們毫髮無傷,繼續在權力的遊戲裡玩得不亦樂乎。
戰爭嘛 ,總是這種結果,人民在流血犧牲,政客們卻在相安無事,繼續坐穩權力寶座,呼風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