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邵氏攜手重現辛亥革命 《辛亥雙十》1981年上映再現武昌起義

1981年4月16日,《辛亥雙十》開鏡,25日參與演出的主要男演員狄龍、王道、爾冬升、王復室、凌峰、楊書聖等6人,由成一法師主持落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1981/04/25 朱立熙攝影)

在歷史課本上,我們曾讀過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等歷史事件。而在1981年,爲慶祝中華民國建國70週年,中央電影公司與香港邵氏兄弟公司攜手合作,推出史詩鉅作《辛亥雙十》,重現70年前武昌起義的經過,在當年獲得票房佳績,也獲得了第19屆金馬獎榮獲最佳劇情片等三項大獎。

【推薦閱讀】 經典愛國軍教片《黃埔軍魂》曾轟動一時 卻也留下一樁難解悲劇 林青霞戰火中英勇獻旗!1976年飾電影《八百壯士》童軍 獲最佳女主角獎肯定

中央電視公司與邵氏公司合拍的「辛亥雙十」演員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81/04/25 朱立熙攝影)

《辛亥雙十》的籌備早在1980年便已展開,劇本由小野等人聯合編撰完成。1981年3月4日,香港邵氏公司總管方逸華專程來臺,與中影總經理明驥、製片部經理趙琦彬正式簽約,雙方議定由丁善璽擔任導演,演員陣容網羅林鳳嬌、狄龍、爾冬升、柯俊雄、王道、劉德凱等臺港知名影星。

劇組對《辛亥雙十》的考據相當嚴謹,製作團隊邀請辛亥首義同志會的徐首乾和劉克仁提供背景資料。甚至在臺北市華嚴蓮社舉行追悼革命先烈大會,由南亭法師開示,成一法師主持落髮儀式。飾演武昌起義革命黨員的狄龍、王道、爾冬升、王復室、凌峰、楊書聖等六位演員接受落髮。

拍攝過程相當浩大,外景隊前往臺中后里七星崗拍攝清兵閱兵場面,動員中部地區部隊支援1200名國軍官兵扮演新軍和老百姓,后里馬場支援64匹戰馬。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任周應龍應邀到場觀看。

到了拍攝殺青戲當天,爲了要重現武昌起義成功後各地響應、青天白日旗幟飄揚武昌城頭的歷史場景。中央文化工作會特別邀請70年前參與武昌起義的9位革命元老,以及辛亥首義同志會會員家屬後裔等200多人到文化城參觀拍攝,並舉辦別開生面的慶賀酒會。《辛亥雙十》上映後廣受好評,於1982年第19屆金馬獎榮獲最佳劇情片、最佳原作音樂及最佳電影插曲三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