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交流合作 鄭澤光:關鍵要糾正一些人的對華錯誤認知

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據微信公衆號「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消息,5月14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應邀出席2025中英企業家論壇並發表題爲《堅持開放合作,促進交流互鑑》的主旨演講。鄭澤光表示,中英開展交流合作,關鍵要糾正一些人的對華錯誤認知,排除政治干擾和阻力。中英都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在科技領域各有優勢,完全可以交流互鑑。

該論壇由英國48家集團和中國日報聯合主辦,英國政治、金融、經貿、科技、教育等各界人士近200人出席。鄭澤光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當前,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人工智慧相關企業已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近6000億元人民幣,人工智慧晶片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

二是創新成果層出不窮。2024年,人工智慧專利申請佔全球61.5%。中國科技企業相繼推出大模型,如百度「文心一言」、字節跳動「豆包」、騰訊「元寶」、阿里「通義」、華爲「盤古」等。中國本土年輕團隊打造的開源大模型DeepSeek一經推出就火爆全球,全球首款AI智慧體Manus自主執行能力已接近人類水平。

三是算力和數據支撐持續提升。中國超級計算機佔全球45%,穩居世界第一。5G基站總數達439.5萬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和光纖寬帶網絡。2024年數據生產量達41.06澤字節(ZB),同比增長25%,實現量質齊升。

四是賦能應用成效日益彰顯。人工智慧蓬勃發展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同時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經濟走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

——2024年,中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8%,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的企業數量同比增長超過37%,涵蓋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集成電路和工業機器人等高科技領域實現大幅增長。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數位產品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前4個月,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1.52兆元,增長7.4%。

——中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製造國,全球最大清潔技術出口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已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

——今年前4個月,汽車產銷量首次雙雙超過10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442.9萬輛和43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3%和46.2%。比亞迪推出「超級e平臺」,充電5分鐘可續航400公里。寧德時代發佈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5分鐘充電續航超過520公里。

下一步,中國將持續加強人工智慧基礎研究,着力攻克核心技術。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加強知識產權、財政稅收等政策支持,加強全社會通識教育和人才培養。制定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

人工智慧技術在給人類創造前所未有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前所未遇的風險挑戰。2023年,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圍繞人工智慧發展、安全、治理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了11項主張。

——關於人工智慧發展,我們強調要堅持以人爲本,尊重他國主權,堅持智慧向善,堅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關於人工智慧安全,我們強調要推動建立風險等級測試評估體系,建立健全法律和規章制度,堅持公平性和非歧視性原則。

——關於人工智慧的治理,我們強調要建立科技倫理審查和監管制度,積極發展相關技術開發與應用,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慧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積極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討論成立國際治理機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人工智慧可以是造福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要廣泛開展人工智慧國際合作,幫助全球南方國家加強技術能力建設,爲彌合全球智慧鴻溝作出中國貢獻。2024年,中國推動聯大協商一致通過「加強人工智慧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並倡議成立人工智慧能力建設國際合作之友小組。就在兩天前,北京舉辦了第二期人工智慧能力建設研討班,近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派員參加。今年7月,將在上海舉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暨人工智慧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

中英兩國已在人工智慧領域開展了一些交流。2023年,中國派團出席了英方舉辦的全球人工智慧安全峰會。最近,英國派代表出席了中國倡導舉辦的人工智慧能力建設國際合作之友小組專題會議。中方也歡迎英方派員出席將在上海舉辦的高級別會議。

中英開展交流合作,關鍵要糾正一些人的對華錯誤認知,排除政治干擾和阻力。英國國內總有一些人用老眼光看待中國,抱持意識形態偏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阻撓干擾中英科技交流。

必須看到,中英都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在科技領域各有優勢,完全可以交流互鑑。中國目前有約40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居世界第二,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學科體系和最大規模的人才體系,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羣數量、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高水平論文數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指標位居世界第一。

事實上,中英雙方已從交流合作中獲益。比如,目前英國學者發表的11.4%科研論文系與中國學者合作完成,近五年24.8%的中英學者合著論文引用影響力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兩倍。就在最近,中國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月壤樣品借用給6個國家的7家機構,英國開放大學的阿南德教授也獲得了一份樣品。中方期待雙方都能以自信、開放的心態,開展更多雙向、互利合作。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發展,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治理亟需國際合作。與此同時,單邊霸凌、關稅戰、貿易戰大行其道,國際科技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干擾。中方必須堅定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國際科技合作,堅決反對搞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堅決反對搞排他性的「小圈子」或雙多邊安排。交流合作是科技創新和治理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

中英雙方應該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認真落實中英戰略對話、經濟財金對話、能源對話、衛生對話、兩軍高層對話成果,並啓動其他領域的對話合作,爲兩國在人工智慧及其他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營造有利的政治和政策環境。希望兩國企業以今天的論壇爲契機,加強相互瞭解,促進務實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