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搶國際市場 年產值逾10億
疫後越來越多中醫診所鎖定國際醫療。圖爲大陸中醫醫務人員向小學生介紹人體穴位知識。(新華社)
中藥清冠一號在國際打響名聲,讓臺灣中醫被國際看見,疫後中醫產業搶進國際醫療成爲趨勢。中醫師觀察,近一年國際客增加至少2到3成,以東南亞國家及日本爲主,尤其以醫美、不孕症治療、癌症調理等最受歡迎,年產值至少10億元,若兩岸觀光開放,產值可能是前述國家的總和。
疫後越來越多中醫診所鎖定國際醫療。全球中醫藥醫學會聯合會理事長、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源泉指出,近年診所收治的國際旅客增加至少2到3成,包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爲此去年特成立「全球中醫藥醫學會聯合會」,目的就是希望和國際接軌,讓中醫走到國際市場。
最受國際客歡迎的中醫前三大領域爲醫美、不孕症治療、癌症治療,其他還有更年期相關治療等。林源泉表示,新世代的中醫師多看準醫美市場,除了美顏鍼灸,還會搭配美白的珍珠粉、補充膠原蛋白的阿膠等中藥材,「內外都調理」最受國際客歡迎,光是這幾個項目的產值,一年就能超過10億元。
不過他也直言,大陸的市場更爲可觀,他們對臺灣的中醫也是求知若渴,例如有上海的病患透過視訊、由臺灣中醫師問診並開立處方。若兩岸觀光能開放,光是對岸的產值,就能超過其他國家總和。
中醫師陳潮宗也表示,臺灣中醫整體品質較大陸好,而韓國的「韓醫」雖也有名,但因語言不同,華人客源較不會被韓醫吸走。他的診所過年期間有非常多從美國、加拿大等華人地區專程返臺看中醫的華僑,以癌症、重大疾病癒後調理爲主。
近日剛開業的祥寧中醫診所院長廖昭銘也鎖定國際觀光醫療客源。他表示,相較其他國家,在臺灣就醫價格便宜,且品質好,臺灣的中醫診所在北美、大陸都有插旗佈局。臺灣的中醫治療更爲細膩,即使目前兩岸醫療觀光未開,但也能透過AI視訊方式看診。
不過,廖昭銘也指出,大陸的中醫師可以開立西藥,臺灣不僅中西醫壁壘分明,甚至包括磁振造影(MRI)等現代化工具也不讓中醫碰,彷彿中醫只能停留在傳統醫學,若長期以往,臺灣將快速輸給大陸,優勢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