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建交55週年 華僑華人盼更多合作交流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 金旭)2025年是中國和意大利建交55週年。近來,兩國間文旅經貿推介會、書畫展覽、青年交流等活動接連不斷。意大利僑胞的身影也活躍在各領域,憑藉自身優勢,爲兩國人文交流、經貿交往牽線搭橋。
“中國文化在意大利越來越受歡迎,漢服、書法、中國傳統節日正被更多人所熟知和喜愛。”意大利米蘭華星藝術團執行團長陳黎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連線採訪時說。
2015年米蘭華人街的春節巡遊活動讓陳黎印象深刻。“當時整個街區人山人海,舞龍舞獅表演吸引很多人觀看。”她說,在巡遊隊伍中,她帶領身着紅色服飾的僑胞手提燈籠,走在前列。這一幕恰好也被記錄下來,成爲當地初中地理課本上介紹華人社區的照片。
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陳黎都活躍在臺前幕後,投入到節目的創作和演出中。“如今華僑華人舉辦的文化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雖然兩國文化不同,但人們對藝術和美的追求是相通的。我希望能用當地民衆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講述中華文化的美好。”她說。
在意大利華僑華人女企業家協會會長鄭秀琴看來,兩國在商品貿易、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領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她期待兩國合作能爲華僑華人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1996年,鄭秀琴在意大利開啓創業之路。深知創業不易,她希望以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在意大利奮鬥的女性同胞。“如今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收穫成長和事業,我感到很欣慰。”她說,在意僑胞會繼續發揮獨特優勢,在實現自身目標的同時,幫助更多中國企業走進意大利,讓更多人看到中國製造、中國品牌。
溫州大學意大利分校校長吳敏在意大利生活工作13年。“我的家鄉在溫州,早前不少溫州人遠渡重洋,位於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成爲他們的落腳地之一。”他稱,憑藉勤勞與智慧,溫州人開餐館、做服裝,逐步發展事業。當時意大利傳統工業的生產模式與溫州人熟悉的運作模式極爲相似,也讓很多人從中找到商機。
“爲幫助華僑華人企業獲得更好發展,我們今年會藉助國內教學資源,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臺,並組織專門面向華僑華人企業的培訓活動。”吳敏稱,華商需要與時俱進,探索多元化經營路徑。“我們會邀請專家學者通過案例分析、小組研討、實地考察等形式,豐富與當地企業高效溝通的渠道。”
“‘意大利百名留學生中國行’活動是我們今年策劃的活動之一,讓意大利青年親身體驗中國發展活力,探索更多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同時也會組織中國學生遊學意大利,希望兩國年輕一代在交流中增進了解、加深友誼。”吳敏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