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腸胃 重建免疫與修復力

不少民衆在確診新冠肺炎後變得免疫不穩定,例如容易感冒、落髮、月經失調等,中醫認爲「腸胃爲後天之本」,爲氣血生化之源,藉由調理腸胃來重建免疫力,重啓身體自然的修復能力。(王家瑜攝)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不少民衆在確診後變得免疫不穩定,例如容易感冒、落髮、月經失調等,中醫認爲「腸胃爲後天之本」,爲氣血生化之源,因此藉由調理腸胃來重建免疫力,重啓身體自然的修復能力。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陳欣如表示,近日中醫門診的確診民衆增加,多表現爲輕症、症狀多變,與一般感冒、流感、腸胃炎、中暑難以區分,且傳染力強,一人確診全家中鏢。

陳欣如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多爲輕症或無症狀,部分民衆患有慢性病、長者、孕婦及幼童,屬於免疫力較低族羣,建議至西醫評估治療,同時至中醫院所診治,中醫師會依據體質開立中藥及鍼灸,縮短慢性免疫反應的時間,促進身體復原。至於一般輕症民衆,第一時間至中醫診所診治可幫助及早調整免疫力並恢復健康。

陳欣如說,門診仍會見到2、3年前確診新冠肺炎後,或打完疫苗後免疫不穩定的民衆,例如幾個月就感冒一次,或是氣喘、長期水瀉、恐慌、心悸、胸悶、心律不整、落髮、月經失調。中醫認爲腸胃爲後天之本,爲氣血生化之源,與現代醫學發現腸胃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相互呼應,因此,藉由調理腸胃來重建免疫力,搭配個別體質調和陰陽,重啓身體自然的修復能力。

針對易感冒、免疫不穩定及慢性病的民衆,陳欣如建議至中醫院所依照體質開立茶包,才能對症下藥。一般防疫成分包含荊芥、防風、羌活、桔梗等等;四肢冷的民衆,開立桂枝、白芍、生薑等促進心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