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修改補助辦法 中市議員憂41億社福缺口誰負責?盧秀燕回應了

無黨籍議員吳佩芸指出,一般性補助款改爲審查制,地方政府恐面臨預算風險。圖/吳佩芸提供

臺中市議會本會期進入預算審查,無黨籍議員吳佩芸質疑一般性補助款收入經中央修法後成爲未知數,恐衝擊市府財源;以社會局爲例,明年歲入高達7成7依賴一般性補助收入,若中央延遲或金額不足,市府將面臨重大財政風險。

盧秀燕表示,對於未來預算編列問題,市府也很疑惑,今年各縣市政府送進議會的預算處於不確定的狀態,因此明年可能會以追加減預算的方式處理;今年社福預算因此減少19億餘元,若有編列預算必要性的部分,市府會自行籌措經費,但如果未來補助收入產生差額,也恐迫使市府增加舉債。

吳佩芸表示,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年8月修正「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後,一般性補助款必須經過申請、審查與評比,地方政府能否獲得、何時獲得、金額多寡全都是未知數。她憂心,這樣的制度將衝擊各局處的歲入來源,甚至讓議會預算審查失去意義。

市府迴應,若中央計劃補助款尚未覈定,會先以市庫款進行編列,避免津貼中斷。吳佩芸肯定市府作爲但提醒,許多局處預算書都有相同情況,若將不確定的補助來源納入歲入,議會審查預算時便無法掌握全貌,且形同「墊付」有財政風險。

以社會局明年度預算爲例,歲入編列共有53億7038萬5千元,其中97.7%來自上級政府補助收入,達52億4712萬6千元。這些補助中更有41億3649萬7千元、約佔77%,是由過去的「計劃型補助收入」轉爲「一般性補助收入」,需經過中央審查、評比,時間與金額全都成未知數,甚至可能要等到明年年中才會有結果。

吳佩芸強調,在預算書中,這些以市庫款先行編列的科目及金額,卻沒有明確說明未來是否能回收。若後續補助金額不足,特別是這41億元的社福補助收入若無法如期到位,差額究竟該如何處理,財源又要從哪裡來?是否會迫使市府增加舉債?要求盧秀燕市長親自迴應,給市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