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安徽丨近三年最好!安徽開局創新高

“挖掘機指數”領跑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居中部第一、“皖美消費”新場景持續釋放消費潛力……今年以來,安徽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外貿“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經濟起勢有力、快於上年全年及同期。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安徽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2萬億元,同比增長6.2%,創下近三年來最好水平,位居長三角三省一市第1位,超過全國0.8個百分點。

以開侷促全局。安徽,正以加快大項目建設、開闢外貿新局面、創新消費供給的精準發力,力爭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爲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項目“快進”釋放投資新動能

216根樁基聳立,旋挖鑽、塔吊、掛籃等20多臺套機械設備不間斷作業……在安徽蚌埠市固鎮,五蒙高速公路的建設者們正分秒必爭進行項目作業,全力衝刺2025年底建成通車的目標。

作爲蚌埠市首條自主投資建設的高速項目,這條全長119.5公里、概算總投資147.97億元的高速公路是聯通豫皖蘇的重要省際通道,也是皖北地區高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眼下五蒙高速公路的施工重點是澮河特大橋樞紐建設,得益於地方政府與水利、海事等部門提前辦理航道施工許可,及時跟進開展施工、通航保障方案評審,讓項目進度一點沒耽擱。”建設單位中鐵二十三局現場施工負責人黨建虎說。

基礎設施建設的“熱力值”,直觀體現在設備轟鳴、車來車往的施工一線,也清晰反映在“挖掘機指數”等大數據上。

三一重工基於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的“挖掘機指數”顯示,一季度全國工程機械平均開工率爲44.67%,同比上漲1.62%;其中,12個省份的平均開工率超過50%,安徽以64.55%的平均開工率排名第一!

透視“挖掘機指數”,大項目牽引正帶動安徽上下全力以赴往前趕、拼經濟。

截至3月底,安徽全省第一批622個重大項目開工率已達96.8%。4月2日,全省第二批68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總投資4015.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千億元,其中30億元以上項目14個,50億元以上項目7個。

安徽省統計局副局長陶宗華說,隨着中央各類資金加快使用,一季度,安徽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4.1%,較上年全年提高3個百分點,比全國高8.3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速2.9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爲70.3%。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競爭力”。放眼江淮,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新興產業建設不斷迭代升級。

合肥,總投資15.8億元的合肥北城未來科技創新園區鎖定“科創+產業”深度融合,重點培育生命健康、空天信息等新興產業;蕪湖,總投資50億元的美芝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製造項目,爲汽車產業鏈補上關鍵一環;滁州,總投資28億元的飛利浦年產150萬臺商用空調項目,推動家電產業向上升級。

安徽省統計局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工業投資增長9.7%;民間投資回穩向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民間投資分別增長205.8%、78.6%和58.7%。

港口“流量”折射外貿新機遇

藍天碧水間,藍白塗裝的汽車滾裝船“航通01”緩緩駛入合肥港派河港區。左舷艙門打開,一輛輛汽車魚貫而入,穩穩停在船上的標準車位裡。

“就像一個移動立體停車場,共有四層,單船可以搭載330輛汽車。”安徽港航集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浩宇說,這批車輛由合肥車企生產,將乘船沿江淮運河經合裕航道入長江,最後發向海外。

自2025年1月15日“航通01”首航以來,安徽滾裝船密集交付運營,開啓“下餃子”模式。1月21日,擁有7000車位LNG雙燃料遠洋滾裝船首航運營,開通至地中海國際滾裝運輸航線,首航次即滿載;3月28日,擁有330車位的“航通02”輪成功吉水,預計5月份交付投入運營。

據瞭解,這些滾裝船主要運輸物爲汽車。作爲安徽的產業名片,今年1至3月,安徽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爲76.17萬輛、37.92萬輛,均位居全國第一。今年一季度,安徽港航集團所屬港口完成汽車遠洋滾裝運輸量2萬輛,同比增長264%。

一艘艘不斷下水的汽車滾裝船,讓人們看到“港口流量”背後的外貿新機遇。

視線轉向長江岸邊的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重型貨車往來穿梭、絡繹不絕,卸下一個個巨大的集裝箱,無人駕駛起重機揮舞“臂膀”,將集裝箱精準碼放在江邊的巨輪上。

“作爲安徽境內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蕪湖港不僅匯聚了蕪湖的白色家電、汽車等優質產品,還服務全省乃至更廣大區域的客戶。”蕪湖申蕪港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餘林說,今年以來,爲服務客戶需求,不斷有新的外貿航線開闢。

據統計,一季度,蕪湖港累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711.6萬噸,同比上升9.4%;其中,集裝箱量42.93萬標箱,同比上升13.75%。

合肥海關數據顯示,作爲家電大省,安徽空調、冰箱等產品出口歐盟已連續15個月保持快速增長。一季度,安徽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153.3億元,居中部省份第1位,同比增長13.1%;造車“皖軍”進一步融入全球產業鏈,全省汽車出口總額達204.8億元,同比增長19.2%,其中近七成汽車出口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汽車零配件超五成出口到金磚國家。

新業態、新場景釋放消費新活力

位於合肥的淮河路步行街的百盛商場外,“城市次元空間”的大幅招牌引人注目。每逢週末,這裡便會涌入大量年輕人,這座開業近30年的老商場,如今以“安徽最大二次元主題MALL”的新身份重獲新生,20餘家安徽首店級二次元品牌入駐,限量版手辦、動漫聯名周邊琳琅滿目。

“我們引入的‘穀子’概念,正在重構傳統商業邏輯。”商場運營負責人耿晶晶所說的“穀子”,由英文“Goods”音譯而來,特指動漫、遊戲等IP衍生商品,通過發展“穀子”經濟讓老商場重獲新生。據介紹,轉型後商場的“95後”客羣佔比達80%,部分店鋪月營業額突破百萬元,較改造前實現翻倍增長。

發展新業態、打造新場景,安徽不斷激發消費新潛力。

2024年,安徽出臺消費新場景建設導則,引導培育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消費新場景,聚焦居民吃穿住用行等傳統消費和服務消費,提出“潮品樂購”“盡享夜皖”“徽嘗美味”“暢遊江淮”“皖韻康養”“和美田園”“樂活惠民”“悅在運動”八大消費新場景,年度“皖美消費新場景”評選活動吸引337家場景企業申報,100家各類消費新場景脫穎而出。

走進位於合肥市的新華書店“元·書局”,10歲的小學生李瀚林戴着XR眼鏡正在“飛越安徽”,只見他手舞足蹈着說:“我摸到迎客鬆了!”在他的視野裡,雲霧繚繞的黃山峰頂從身側掠過,翠綠茶園在腳下鋪開,太平湖如綠綢輕展……

新華書店“元·書局”前身是於1958年2月15日開業的四牌樓新華書店,改造後引入了大量數智設備,將傳統閱讀場所轉變爲集數字閱讀、文化體驗、科技互動於一體的複合業態。

“引入數智設備後,青少年客羣增長120%,帶動文創產品銷售額提升75%。”書店負責人汪利告訴記者。

安徽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高於全國1.2個百分點,居全國第9位、長三角第1位。

“居民消費支出穩定增長,結構不斷改善,消費政策效果顯著,是一季度安徽居民消費的顯著特點。”國家統計局安徽調查總隊總統計師童曉莉說。

消費場景創新的背後,是政策體系的強力支撐。近年來,安徽積極推動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加力顯效,以政策“組合拳”持續提振消費信心,特別是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帶動下,各地政策加力擴圍,進一步激發消費熱情。

據統計,截至3月底,安徽累計使用汽車置換補貼資金7.4億元,家電消費品補貼資金9.1億元,手機、平板、智能手錶補貼資金3.9億元,共帶動銷售額243.6億元;實施商品消費升級、服務消費提質、新型消費培育、消費場景創新等工程,全省已開展“徽動消費”活動1200多場,發放消費券約1億元,帶動銷售額超10億元。

安徽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安徽還將更加積極引入和培育更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同時,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銀髮經濟,推廣“人工智能+消費”,擴大服務消費,通過這些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供給,持續激發消費潛能。(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