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啟動人才雙箭計畫 打造全球學術新高地
中央研究院首屆中研學術大會(AS Conferences)30日隆重登場。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中研院以「雄心善智」爲驅動力,訂定三大發展願景——成就全球頂尖研究、善盡社會關鍵責任、延攬培育卓越人才,並秉持「考覈及獎勵要與目標一致」的策略方向,持續設計新的考覈獎勵、人才延攬、計劃審查等制度。
廖俊智指出,在升等考覈方面,中研院重視「質」的提升,論文數量非唯一考量,近年並開始推動敘述式履歷,研究人員的最短升等年限亦已縮短爲1年。獎勵方面,除設置「特優獎金」獎勵有傑出研究及服務表現的研究人員、增加特聘研究員名額,爲解決國家重大關鍵問題而創設的政策導向型Alpha計劃,更以研究里程碑的達成做爲獎勵要件。
他表示,中研院在延攬培育卓越人才方面着墨甚多,致力打造國內優質學術環境。爲提升學生就讀博士班的意願,2023年提高博士生獎學金至每月新臺幣4萬-5萬元、2024年設置「人文社會博士生菁英獎學金」,「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的報名人數及實際報到率在隔年顯著提升。另亦啓動「與國外大學合作培育國際博士生」(TIGP-X)計劃,進一步延攬國際人才。
他表示,因應美國對於國際學生入學政策的變動,近期更推動「菁英博士生快速入學試行計劃」,讓更多優秀人才選擇在臺深造。此外,中研院促成研究人員專業加給、大學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15%。新設「中研學者」計劃,延攬大學優秀中生代教授,給予優厚的研究經費,併合聘至本院。
廖俊智透露,中研院目前正研擬「人事雙箭」方案,第一箭是以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待遇及研究資源,延攬具發展潛力的「非長聘」卓越研究學者,提供5+5年的聘期,享有正編研究人員多數的權利與義務,期待此類研究人員以10年時間發揮研究潛能,貢獻本院,併爲其下一階段職涯奠基。第二箭爲「二次長聘」,爲激發資深研究員投入長期研究規劃,於60至63歲期間可提早申請特殊延長服務,審查通過後可一次聘任至70歲,再創研究高峰。
中央研究院今日舉辦首屆中研學術大會(AS Conferences),此大會旨在展現中研院研究成果、促進跨域交流、增進社羣歸屬感(sense of community)。開幕式由廖俊智主持,並以「解鎖中研院:理念、策略、及近期成果」爲題,發表專題演講,作上述表示。
中研院表示,爲達成全球頂尖研究,中研院積極鼓勵以探索、好奇及問題爲導向的自發性計劃。近年中研院研究人員發表於《細胞》(Cell)、《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國際頂級期刊的論文篇數顯著成長。人文社會科學組亦出版多本專書、論文集,成果豐碩。爲以頂尖研究善盡關鍵社會責任,中研院並推動任務導向研究,包含量子電腦、淨零科技、核酸治療等,實踐從基礎研究到實際應用的垂直整合。
中研院表示,在全球動盪與科技劇變的時代,中研學術大會展現科學探索的前瞻視野,並呈現本院研究成果與世界議題的相關性。從揭開神經退化疾病與癌症的分子機制,到比特幣與區塊鏈,再到全球地緣政治與超低生育率的社會現象,4天盛會的精選演講皆迴應當前社會的難題並探詢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