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西問》海南自貿港如何深化與全球自貿園區的合作?(遲福林)
2024年10月1日,顧客在cdf海口國際免稅城選購化妝品。(中新網)
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
在這一關鍵之年,海南自貿港如何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推動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如何加強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自由貿易園區的交流合作和功能對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海南自貿港建設七年來,在對外開放領域有哪些核心政策已落地,實現了哪些成果?
遲福林:近幾年,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一定進展,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貿易投資自由便利爲核心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基本成型,「早期收穫」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即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爲主框架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逐步構建,政策效應初步釋放。
二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成效突出。2018年至2024年,海南經濟外向度明顯提升,新設外資企業年均增長65%,實際使用外資年均增長46%。
三是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2024年,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較2018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
中新社記者:海南自貿港將在2025年底前封關運作,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這將帶給世界哪些機遇?
遲福林:一是服務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吸引國內企業以海南自貿港爲平臺開展對外投資,促進當地工業化進程。
二是爲國際企業更加便利進入中國國內大市場提供重要機遇。海南自貿港背靠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和腹地經濟,隨着「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政策效益發揮,將爲國際企業開拓中國國內大市場提供更加便利的通道。
三是在以服務貿易爲重點的規則對接中實現內外市場更好聯通。目前,海南已實施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未來幾年,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有條件縮減至10項至20項,並在服務業管理標準、規則方面率先對接國際先進水平,在帶動國內服務貿易發展的同時,也爲國內國際服務市場更好聯通提供重要機遇。
未來幾年,海南自貿港將主動全面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爲投資者提供更多機遇。
2025年2月10日,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遠處的集裝箱輪在靠泊作業。(中新網)
中新社記者:海南自貿港如何加強與全球自由貿易園區的交流合作和功能對接?
遲福林:過去幾十年,世界範圍內產生了130多個自由貿易港和2000多個與自由貿易港的內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經濟區。新加坡、中國香港、迪拜等代表性的自由貿易港也實現了由轉口貿易功能向跨區域合作樞紐功能的躍升,並在全球自由貿易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全球自由貿易的引領者。2024年,全球服務貿易佔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6%,比10年前提高4個百分點。自由貿易港(區)服務貿易佔比更高。2024年,新加坡服務貿易佔比40%;迪拜服務貿易佔比30%。
二是區域和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者。截至目前,中國特殊經濟園區在推動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及對外開放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爲「2345」:海南自由貿易港和21家自貿試驗區吸引的投資和貢獻的對外貿易額佔全國的20%左右;各類工業園區對GDP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230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佔比40%左右;各類工業園區對工業產出的貢獻率達到50%左右。
三是區域經貿合作的促進者。要高度重視以東盟爲主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區域合作進程。適應這個趨勢,未來若能更好發揮新加坡、中國香港、海南自由貿易港及迪拜自由區等在市場鏈接、規則對接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將促進跨區域自由貿易合作實現新突破。
儘管當前經濟全球化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但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區域內貿易投資自由化是一個大趨勢。目前,亞太區域內生效的自貿協定數量近百個。未來,在RCEP與CPTPP兩大自貿協定推動下,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仍將進一步發展。自由貿易港(園區)在經貿合作促進、要素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功能將進一步增強。
作爲中國最大經濟特區,中央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實施最高水平開放的政策與制度體系,將服務於中國高水平開放佈局,促進區域自由貿易進程。如,海南地處RCEP中心位置,也是中國面向東盟的最前沿。依託區位優勢,做好自貿港政策制度與RCEP的疊加集成,使海南在中國與東盟的市場聯通、產業融合、規則銜接、要素配置中發揮重要樞紐作用。
2024年12月,航拍建設中的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海口江東新區。(中新網)
中新社記者:海南自貿港地處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應如何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聯動?
遲福林:海南自貿港有條件成爲中國與東盟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
第一,發揮政策優勢,以「兩個總部基地」(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總部基地和境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總部基地)建設爲重點,促進與東盟間的投資合作。如,適應中國企業投資東盟大趨勢,率先建立中國內地企業走向東盟的「總部基地」,支持內地企業以海南自貿港爲總部更加便利地投資東盟,在促進產能「走出去」的同時,積極推動工程承包、研發設計、相關諮詢、第三方認證、金融、保險、物流、採購等服務業企業「走出去」,以服務貿易合作提升產能合作水平,帶動關聯產業的上下游國際市場需求。
第二,發揮資源優勢,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中發揮樞紐作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重在南海、難在南海、突破口也在南海。海南要適應中國和東盟國家積極打造「藍色引擎」的共同需求,主動與東盟開展海洋漁業、海洋旅遊、海洋信息工程、海洋生態資源保護等領域的合作,促進中國與東盟藍色經濟互聯互通進程。
第三,要在開展人文交流與對外援助中發揮前沿基地作用。如,爲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成員國提供技術援助,幫助其更好地參與爭端解決程序;通過培訓、研討會等方式,提高成員國在國際爭端解決中的能力;發揮人員進出自由便利政策,促進民心相通。
中新社記者:海南自貿港下一步可從哪些方面推動與東盟合作再上新臺階?
遲福林:要加快打造中國企業投資東盟的總部基地,以及東盟企業投資中國的總部基地。跨境資金自由便利流動與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是總部企業的核心政策訴求。爲此,要在儘快推廣海南自貿港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的同時,進一步拓展賬戶功能與資本項目開放,並建立「雙港」(海南自貿港、香港)金融服務合作對接機制,加快形成國際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努力實現海南自貿港政策與RCEP規則疊加。以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加工增值內銷免徵關稅政策爲例,建議將RCEP其他成員國內所有生產和貨物增值納入累積的適用範圍。
務實促進中國—東盟藍色經濟互聯互通。如,依託海南自貿港「零關稅」、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徵關稅等政策,鼓勵支持東盟企業圍繞海產品加工等在海南投資設廠;依託「中國洋浦港」的特殊政策,通過共建港口聯盟、共同制定豁免查驗商品目錄、共同實施「認可經營商計劃」等方式加強與東盟國家港口的對接,打造連接兩個市場的航運樞紐港。設立中國—東盟海洋博覽會,把海南自貿港打造成爲中國—東盟貿易、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受訪者簡介:
遲福林,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等多項榮譽,入選「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經濟學卷)》。
(本文來源:中新社「東西問」專欄,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