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全球AI商業化進入快車道 OpenAI領先垂類應用快速發展
8月1日,中信建投發佈人工智能深度透視報告。
本篇報告聚焦AI應用商業化進展。通用大模型收入體量較大,OpenAI以100億美元ARR位列全球AI公司第一,且收入增長彈性高於以B端API收入爲主的Anthropic,但後者收入也保持較高增速。垂類應用中AI編程/多模態/搜索率先跑出規模,降本增效、賦能原有場景仍是目前主要落地方向,2B/2P收入確定性強。回看國產AI應用,多模態、Agent、AI陪伴率先貢獻收入,出海是重要趨勢,其中可靈5月ARR已達1.7億美元,成爲全球收入規模最大的視頻應用,海外和C端訂閱均貢獻70%收入。
全球AI應用商業化:OpenAI遙遙領先,垂類應用中AI編程/多模態/搜索率先跑出規模。
商業化:從ARR超過1億美元的AI應用公司看,通用大模型收入體量較大,海外收入爲主,2C彈性大,2B/2P確定性強,降本增效、賦能原有場景仍是目前主要落地方向。目前全球有約15家AI公司的ARR超過1億美元,其中OpenAI以100億美元ARR位列第一,C端產品ChatGPT貢獻超60%收入,且2023-2025年公司預期收入CAGR達260%,收入增長彈性高於以B端API收入爲主的Anthropic,但後者收入也保持較高增速。垂類應用中,落地場景明確的應用較快實現商業化,比如UI設計龍頭Figma優化團隊協作工作流;編程龍頭Cursor於編程領域降本增效效果顯著;Midjourney、可靈、Runway等多模態應用能顯著提升內容創作者效率,降低短劇、短視頻等內容製作的成本;AI搜索公司Perplexity、Glean大幅降低了通用模型和AI+傳統搜索引擎的AI幻覺,適用對信息準確性、可靠性、實時性、智能化要求較高的場景或用戶。
估值:差異化較大,大模型和AI編程的估值倍數(估值/ARR)相對穩定,分別在30x和20x附近,AI搜索和多模態估值較高。
國產AI應用商業化進展:多模態、Agent、AI陪伴率先貢獻收入,出海是重要趨勢。
多模態:得益於模型性能和性價比超過海外,可靈5月ARR已達1.7億美元,成爲全球收入規模最大的視頻應用,海外和C端訂閱均貢獻70%收入;國內創業公司睿琪科技推出AI植物識別產品PictureThis,植物數據壁壘深、適配歐美用戶的植物養護需求,2024年全球收入超9000萬美元。
Agent:雖然國產通用Agent已部分開啓付費,但產品仍未產生大規模收入。而AI麥可等垂類Agent雖然沒有開拓新場景,但憑藉現有特定場景的行業knowhow與數據,仍可以實現數千萬人民幣量級的收入。
AI陪伴:頭部產品Talkie/星野已經實現數千萬美元量級的收入,近千萬角色儲備和抽卡玩法是核心驅動力,創新玩法已開始出現,看好以愷英《EVE》爲代表的送奶茶等跨次元互動的設計。
從大模型Token調用量看AI應用熱度:AI應用投入和使用積極會驅動token調用量高增,AI搜索和編程消耗量最大,與ARR表現一致。
今年以來大模型Token調用量環比加速增長,海外Gemini月均達960萬億,4-6月環比翻倍;國內豆包日均也達16.4萬億,較去年年底增長310%。從結構看,AI編程和AI搜索成爲token消耗量最大、落地最快的場景。測算AI搜索貢獻Gemini超過70%的token消耗量,字節豆包5月調用量結構與12月比,AI工具消耗量增幅717%成爲第一大場景,其中AI搜索增長10倍,AI編程增長8.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