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國泰世華等4銀行搶保管比特幣 第2季首案問世
金管會公佈截至4月底,已有四家銀行遞件申請「虛擬資產保管業務」。 聯合報系資料庫
金管會公佈截至4月底,已有四家銀行遞件申請「虛擬資產保管業務」,這四家銀行是中國信託商銀、國泰世華銀、凱基銀和聯邦銀,審查期間兩個月,預計六月底前公佈準駁,換言之,第2季底前,虛擬幣保管業務第一案可望問世。
金管會創新處長鬍則華說,除四家銀行業已遞件申請,還有一家臺新銀正輔導中,另外還有兩家民營銀行洽詢中,等於有七家銀行都對保管虛擬幣業務展現高昂興趣。
金管會是在2024年11月底推出「虛擬資產保管業務」主題式業務試辦,併發布相關說明資料及問答集,開放金融業從2025年元旦起至4月底向金管會遞件申請。
首批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凱基銀和聯邦銀等四家銀行,胡則華說,他們是在4月底前配合時程送件,因此列爲優先審覈案件,六月底公佈準駁。
又考量「保管虛擬幣」是新創業務,各業者規模、經營策略、軟硬體設備及人力培訓等投入程度不同,爲讓業者更妥適規劃,胡則華說,原定4月底結束申請,現在再開放第二波從6月15日起申請,無截止日。
金管會開放銀行準保管虛擬幣,對銀行來說,可提升手續費收入,如國外是依保管資產規模的一定比例收費,也可透過這一小步的「起點」介入虛擬資產,探索虛擬世界商機的新機會。
對虛擬貨幣交易所而言,有一部分虛擬幣交付給第三方,可提升安全性,對投資人來說,有銀行介入可提升虛擬資產平臺信任度,讓投資人交易更安心,金融業、虛擬貨幣交易所和投資人同享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