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 瞿瑞瑩同理心治不孕症

馬偕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馬偕醫院提供/鄭鬱蓁臺北傳真)

馬偕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執業至今逾10年,笑稱自己當初在中、西醫間猶豫不決,最後選擇了更貼近生活的中醫,是因小時候學習舞蹈、練太極拳導致痠痛時,透過按壓穴位就能舒緩的效果,加上欣賞中醫哲學,強調平衡的思維,於是踏上這條道路。同時具備臺大公衛背景的她,學成後在臨牀靈活結合中西醫,強調中醫並非僅是治病,更是生活指南。

專長治療不孕症、產前產後調理、減重等,已經育有2名稚齡子女的瞿瑞瑩,對於想求子而求助的病患特別具有同理心,她指出,許多女性每逢排卵期、驗孕期都壓力很大,期待與失落交替,導致肝鬱氣滯,影響生理循環。

瞿瑞瑩直言,門診中常遇到患者談着談着就落淚,她會直接告訴病患本身的體質狀態,共同來調整。例如長期緊張壓力導致肝鬱氣滯,久了會血瘀,出現經痛或血塊,或是爲了維持身材,長期吃生冷生菜導致氣血太虛,子宮太冷、子宮內膜厚度不足等,都會增加受孕難度。

她曾治療一名已近50歲、體重過重的女性,即使歷經7、8次試管失敗,仍盼能得1子,因備孕過程太過辛苦,在診間纔剛開口,就哭了出來,她陪患者共同檢視生活習慣,鼓勵減重、飲食控制,配合中藥與鍼灸,成功瘦下來1年,就順利懷孕生子。

瞿瑞瑩還有「火眼金睛」,日前一名50多歲女病患,2年前反覆出現不明原因的眩暈,先後就診心臟內科、眼科、耳鼻喉科與神經內科、婦產科、牙科等,被診斷爲自律神經失調,曾3個月內4度進出急診。這名病患一走進她的診間,她一看就猜到病患是因長期吃寒涼食物,加上工作壓力大,讓整個身體變成「冰庫」,「這就是典型都會女子,爲了維持身材,吃太少又工作壓力太大所導致」,經4個月治療後,不僅擺脫頭暈頭痛,體力與氣色都明顯改善。

瞿瑞瑩說,自己平常飯、菜、肉都均衡攝取,白飯一定要吃,中醫角度,身體需要守衛健康的「衛氣」,就和五穀雜糧有關,若長期不吃飯,五臟六腑被掏空,身體面對外來病毒就會抵抗力低下,即使是減重,仍要注意均衡。她強調,「人不會照書生病」,要依照體質與當下狀況,提供最合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