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無人機考證」虛火…學員花上萬學費 畢業即失業

浙江杭州一家機動車駕校開闢無人機執照考試培訓業務,多名學員輪流進行實操飛行訓練。(取材自中國新聞週刊)

最近兩年,無人機應用場景加速落地,中國市場對飛手的需求愈加顯著,帶動了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報考人數的持續增長。然而,大批行業新人在投入高額學費後,卻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他們很快發現,「有證」只是拿到了行業入場券,「僅僅會飛」遠無法滿足崗位需求。捲入考證熱潮的行業新人們聚集在「高薪飛手」的宣傳帖下追問:被寄予厚望的無人機考證,究竟是新的職業風口,還是一場騙局?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在深圳某醫院的倉庫裡,一架印有醫院標識的物流無人機正待命準備執行急救物資調度任務,象徵着城市上空的「空中急救線」即將啓動。然而,要讓這條航線正式運作,仍需一項關鍵資源:專業無人機飛手。

該醫院緊急聯繫深圳無人機培訓企業「大遠創新」創辦人吳義元,希望以高薪招募可長期執勤的資深飛手。這並非個案,隨着無人機應用場景遍及物流、測繪、植保、建築維保等領域,飛手需求大增,然而人才卻極度短缺。

考證熱潮迅速蔓延,以河南鄭州爲例,單場考試參與人數已突破千人。2024年初,「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實施後,要求飛手「持證上崗」,使得考證成爲入行門檻,各大培訓機構學員激增。據中國職工技術協會統計,全國無人機培訓機構數量已逾2500家,半年內幾近翻倍。

然而,在高漲的期待背後,不少學員卻感受到落差。花費上萬元考取民航局(CAAC)執照後,仍面臨「持證即失業」的困境。不少學員抱怨曾購買「包就業套餐」卻僅獲得短暫實習機會,最終仍需自行投遞履歷,所謂「保障就業」淪爲招生話術。

吳義元指出,許多機構爲壓低成本,縮減培訓課時,導致學員實操能力不足,甚至連基本飛行任務都無法勝任。部分新手因擔心損壞機器不敢飛行,培訓質量堪憂。資深飛手柴騰龍表示,真正的行業需求不僅是會飛,更需懂農業、測繪或電力等專業知識,以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爲解決就業落差,不少業者開始強化實戰訓練。例如吳義元於5月開設「高階農林實戰班」,安排學員於果園進行打藥、施肥等實操,並參與實際訂單分潤;包延君所屬協會也籌劃針對應急運輸、測繪等進行技能培訓,以補足實務能力。

業界普遍認爲,無人機飛手未來將成爲一項基礎技能,唯有與特定行業深度結合,才能發揮職業價值。爲此,主管機關正逐步提高執照考試難度,實踐考覈更嚴格,並限制教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