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醫師公會 籲照顧銀髮族精神健康

在「早期辨識」方面,王博正強調,基層醫療與社區端應強化對長者精神狀況的觀察,建議落實定期心理健康評估。他指出,許多老年精神疾病在早期往往不易察覺,特別是憂鬱與初期失智,容易被誤解爲自然老化現象,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透過衛教推廣與簡易篩檢工具的普及,有助於提早發現並介入,降低病症惡化與衍生社會問題。

在「科技治療」方面,臺中市醫師公會呼籲醫界與政府應加速導入數位醫療工具與輔具,運用遠距醫療、AI 智能監測與虛擬實境輔助治療等科技,提升高齡者心理健康照護的效率與可近性。王博正指出,許多長者對傳統精神科治療存有疑慮,若能透過熟悉的科技介面與互動式設計介入治療,不僅能提升接受度,也有助於分擔第一線照護人員的負荷,強化整體照護體系的彈性與效率。

「社區共伴」則是第三支關鍵箭矢。醫界呼籲政府與民間攜手建構社區支持網絡,強化人際連結與日常陪伴。王博正提到,臺中市已有多處社區據點結合診所、長照機構與志工,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團體活動與心理關懷,讓長者在熟悉環境中獲得照護。他強調,良好的社區支持不僅能降低孤獨感,更是預防精神疾病惡化的重要基礎。

面對快速老化社會,臺中市醫師公會呼籲各界正視銀髮族精神健康需求,推動制度創新與跨領域合作。王博正指出,唯有結合醫療、科技與社會力量,才能真正打造高齡友善的生活環境,讓長者在身心安穩的狀態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