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保林飛帆 民進黨大選難止血
中國時報社論
由民進黨內連環爆出的多起性騷擾、吃案及霸凌事件,風暴與爭議不斷蔓延,還延燒到其他政黨,甚至包括文化、媒體、社運等領域;但在民進黨針對前婦女部黨工遭受外包廠商性騷擾一事宣佈調查結果,聲稱時任副秘書長林飛帆的做法與該黨「性騷擾申訴及懲戒辦法」等相關法規並無相違後,民進黨由上而下強行損害控管,以免影響明年初選舉的政治意圖已經昭然若揭。問題是,民意是否也就此淡忘、淡化問題所在?社會也跟着船過水無痕?
性騷案爆信賴危機
在這份調查報告中,民進黨將一切的錯誤都歸咎於時任婦女部主任許嘉恬的吃案,讓其一人揹鍋,林飛帆則是單純天真地受到許的欺瞞,在並不知道案情細節的情況下,雖誤信受害人沒有要進一步申訴,卻並未違反黨內的相關規定。然而,林飛帆爲何沒有進一步瞭解案情?也不覺得被害人不申訴很奇怪?沒有警覺到許嘉恬是否吃案?
而且民進黨一向標榜爲擁有進步價值的政黨,最重視也最懂性別平等議題,怎麼黨內實際發生相關問題時,竟然就變得這麼無感且遲鈍?而林飛帆就算沒有吃案,難道沒有誤判之過,縱容之嫌嗎?這也難怪繼「雙標黨」的稱號後,連一向挺綠的名嘴都要痛批現今的民進黨是滿嘴理想高調、言行不一的「低標黨」。
在民進黨中央這份避重就輕、自曝其短,宛如官樣文章般的調查報告,試圖爲林飛帆參選立委的正當性排除吃案爭議的同時,還有三項相關措施已陸續配合鋪排,爲民進黨與賴清德的選情轉移焦點、釋放壓力。
首先,性騷吃案風暴重創民進黨形象,除了外部批評,黨中央又徵召提名具有性平爭議的名嘴李正皓,以及督導性騷案不力的前副秘書長林飛帆參選立委,黨內各階層不滿聲浪愈演愈烈,均釀成綠營內部的信賴危機。爭議延燒多日後,被綠營最新利用、淵源不深的李正皓,當然必須退選以相對減少內外壓力,「成全」綠營長期培養的自己人林飛帆。
其次,近來社會各界陸續出現類「#Me Too」運動,有人認爲這顯示長期遭到社會忽視的性騷問題,如今開始得到覺醒與重視;但也有人認爲有些指控難脫「蹭熱度」之嫌,模糊了此次民進黨內連爆性騷的嚴重性,甚至合理懷疑某些陳年性騷案有趁機大打泥巴戰,塑造「天下烏鴉一般黑」以模糊焦點之嫌。
全黨救一人老戲碼
第三,賴清德除了採取許多措施快速清理戰場,近來更不斷加強火力,猛轟侯友宜處理新北幼兒園喂藥案不力,以轉移焦點;蔡英文總統也對性騷問題兩度道歉,並要求行政院進行跨部會性平法規檢討,力求在立法院下會期列爲優先法案。對在野黨而言,目前性騷事件已從政治攻防轉爲社會運動,必須與時俱進,抓緊社會脈動,引領改革風潮。
其實民進黨性騷事件中最糟糕、惡劣的兩大問題,一是加害人多屬利用權勢性騷的中、高階黨工,或者是權力中樞的核心幕僚或受益親近人士,未必是檯面上真正受到監督的政治人物,但這種「一黨得道,雞犬升天」的結構性腐化現象,纔是真正最可怕的隱憂。二是民進黨在接收到受害者的舉報後,不但未依法進行有效的糾正及補救,反而是予以「吃案」,充分顯示出綠營對職場性騷擾漠視與縱容的慣性,乃至說一套做一套的僞善。
民進黨的調查報告定了調,爲林飛帆的參選立委解套,但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等於又重演「全黨救一人」的老戲碼;爲明年大選重新拾回年輕人、高教育、女性等階層的信賴,自栩爲「道德魔人」的賴清德更押上全黨信譽強力止血,試圖爲此次的性騷風暴畫上休止符。
目前不斷爆出的性騷擾事件已擴大到非政治領域,不只是政黨內部弊端,而是屢創新高的全國性問題;緊接着極可能的發展是,民進黨又將截長補短、攻守易位,透過大內宣與政治操作乾坤大挪移,把自己塑造成反性騷的進步政黨。屆時在野黨又將如何因應?是否也能提出更有效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