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女童出院 幸家人、同學都沒症狀

臺中市衛生局提醒,腸病毒傳染力極強,特別是5歲以下幼童爲高風險族羣,預防關鍵在於「勤洗手」與「環境清消」。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臺中市清水區4歲女童日前疑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及急性無力肢體麻痹,衛生局今表示,中央實驗室檢驗昨天研判確定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出現急性無力肢體麻痹,目前經治療已順利出院。

衛生局提醒,腸病毒傳染力極強,特別是5歲以下幼童爲高風險族羣,預防關鍵在於「勤洗手」與「環境清消」,家中應定期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成人返家前也應先更衣與正確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共同守護兒童健康。

衛生局說,該名個案爲本國籍女童,無特殊病史,5月底出現發燒、咳嗽與流鼻水症狀,6月初開始雙腿疼痛且行走困難,經就醫住院並通報,後經中央實驗室確認爲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經醫療團隊積極治療後,已於今天出院。疫調顯示,女童家中4名同住家人及同班同學目前皆無症狀,衛生局已完成衛教與健康追蹤作業。

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依疾管署資料,暑期期間腸病毒疫情有升溫趨勢,社區中以伊科病毒11型爲主,雖以新生兒爲主要重症對象,但幼童也具感染與重症風險。他呼籲民衆落實「洗手五步驟」與「洗手五時機」,尤其家中有嬰幼兒者,成人返家應先更衣、洗手後再接觸幼兒;若幼童經診斷感染腸病毒,應請假在家休息至少七日,避免外出或與其他兒童接觸。

曾局長進一步提醒,教托育機構、暑期班與夏令營單位應定期以濃度500 ppm的含氯漂白水(10公升清水加100毫升市售漂白水)清潔幼童常接觸物品表面,以降低腸病毒交叉感染風險,維護兒童健康。

衛生局指出,腸病毒症狀通常爲喉嚨痛、發燒、嘔吐或腹瀉,部分個案會出現倦怠與無力,嬰幼兒初期可能僅有活力不佳、喝奶變少等,若未及時就醫,恐導致心肌炎、肝炎、腦炎或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嚴重威脅生命安全,呼籲家長與照顧者提高警覺。

臺中市衛生局提醒,腸病毒傳染力極強,特別是5歲以下幼童爲高風險族羣,預防關鍵在於「勤洗手」與「環境清消」。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