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斥資4600萬公墓割草並移除 清明掃墓火警減少8、9成
清明掃墓燃燒金紙、雜草或垃圾容易引發火警,臺中市府編列預算除草,今年火災燃燒面積較前年同期下降98%。資料照/臺中市消防局提供
清明連假將屆,掃墓燃燒金紙或雜草易引發火災,日前韓國更因爲民衆掃墓引發森林大火,釀成30人死亡。臺中市府爲了預防掃墓引發火災,近年每年編列4600萬元預算除草,今年截至3月底的火災燃燒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尺,較前年下降98%。
市府今天開市政會議,市長盧秀燕關心清明連假掃墓引起的火災事故。盧說,她剛上任時臺中火災件數全臺居首,大多是山林火災,調查後發現公墓居多,經過多次研議,決定採取割草移除的方式減少易燃源,效果顯著,每年花費數千萬是值得的。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市府2023年起每年編列4600萬元,在152處公墓、共696萬平方公尺的面積除草,割下的雜草也不會放置原地,由環保局帶走;截至今年3月31日,因掃墓發生的山林火警是75件,燃燒面積9377平方公尺,較去年下降56%、81%,以燃燒面積來說,更是較前年下降了98%。
消防局長孫福佑補充,清明連假期間的火災多發生於假日的上午9時到下午6時,主要是燒金紙或燒雜草垃圾導致,消防局近年除了宣導防災意識,也出動無人機空拍巡邏,2024年巡邏249次,就有成功查獲民衆不當燃燒導致森林火警的證據。
環保局長陳宏益指出,市府推動紙錢集中燃燒服務,全年使用量從2020年的3462公噸,增加到去年的4984公噸,也宣導「以功代金」,捐款代替燒紙錢,去年捐獻金額47萬餘元是歷年新高。市府也導入科技執法,在清水第十公墓用AI監控冒煙情形,成功攔阻9件潛在火災,推估減少64公斤的PM2.5排放量。
盧秀燕表示,市府將預算花在刀口上,減少火災發生與城市危機,不過最後仍要拜託市民,慎終追遠之餘,要考量如何讓傳統禮俗更加現代化、更環保經濟乃至兼顧防災;韓國日前發生史上最嚴重森林大火就是掃墓不慎用火導致,殷鑑不遠不可不慎。
臺中市長盧秀燕表示,近2年每年編列4600萬元預算除草,顯著降低清明掃墓時的山林火警。記者陳敬豐/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