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區將超越信義區 成企業主首選
臺北市中山區兼具都心便利與宜居環境,加上新舊街廓轉型帶來的城市更新效應,正成爲資金青睞的新據點。(鄉林提供)
「新鬆町」以「低密度×大棟距×高綠覆率」的24米開闊街道,重新描繪臺北街道。(鄉林提供)
近年臺北市中山區憑藉成熟商圈、完整交通與大規模都市更新,逐步展現與信義區並駕齊驅的潛力。觀察市場動態,壽險金控、高階醫師及企業主等高資產族羣,轉向中山區核心住宅的比例明顯攀升。專家分析,中山區兼具都心便利與宜居環境,加上新舊街廓轉型帶來的城市更新效應,正成爲資金青睞的新據點。
「新鬆町新城計劃」11萬坪翻轉城市地位
位於中山區正核心、橫跨民族東路至民權東路、新生北路至松江路的「新鬆町新城計劃」,以11萬坪規模啓動,被譽爲臺北百年最大都市更新案。此案由鄉林建設主導,以「低密度純住宅聚落×藝文街廊×美學生活」爲發展主軸,企圖以城市更新帶動區域文化再生,打造融合綠意、人文與藝文氣息的都會新聚落。
業界觀察,市中心住宅因稀缺性與穩定性,再度成爲資金避風港。其中,臺北市中山區以「雙捷交會、國門串聯、都更爆發」三大優勢,正快速崛起爲資金迴流房市的新核心。而與一般小規模更新案不同,「新鬆町新城計劃」不僅是建築重建,更着眼於區域結構與生活型態的全面翻新。開發規模龐大、預計分六期進行,計劃以十五年,全心形塑出「新中山文化特區」,整合民生、晴光與松江三大商圈,形成北臺灣最具人文與時尚氣息的生活圈。
「鄉林中山賦」爲高端客 量身打造國際格局
「新鬆町新城計劃」第一期開發案-「鄉林中山賦」,率先揭開中山區城市轉型的序幕。該案以「國際美學VS都心品味」爲核心設計理念,規劃千坪稀有基地,主力產品爲46~53坪正三房格局,鎖定企業主、醫師及專業人士等高端客羣。
「鄉林中山賦」延續鄉林建設自涵碧樓以來的建築語彙,以自然材質、溫潤色調與植栽軸線貫穿整體空間設計,讓建築成爲生活美學的延伸。透過綠帶層次與留白空間的配置,實現都市中少見的靜謐生活感,呈現出「在城市中心與自然共呼吸」的生活哲學。「鄉林中山賦」作爲鄉林建設「新鬆町新城計劃」的開端,不僅是一個住宅開發案,更是中山區城市更新的象徵。隨着建設進程推進,中山區將以文化、美學與生活融合的新面貌,重新定義臺北城市中心的未來。
中山區崛起 成企業主與專業族羣新落腳點
過去二十年間,信義計劃區長期主導臺北中央商業區(CBD)格局。然而2024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政經局勢震盪、貿易關稅戰再起,使資金市場波動加劇,臺灣高資產族羣與企業主逐步調整資產配置策略,從金融商品轉向具保值特性的核心地段不動產。
若信義區的摩天線象徵臺北過去二十年的繁榮,中山區的再生則預示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方向。隨着大規模都更案推進與藝文氛圍成形,中山區不僅將成爲新一代企業主的首選落腳地,更可能改寫臺北核心區域的發展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