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爲什麼沒人提前訂酒店了?

很多酒店老闆的心懸到了最後一刻。

領域 | 酒店業

欄目 | 文旅商業評論

01

“賭一把!”

中秋第一天,全國多地酒店老闆在和我聊天中反覆出現這三個字。

他們說,今年開始,每逢節假日,酒店入住率變得很奇怪,節前數天還有三四成空房率,臨到入住前一天有可能就滿房了。

當然也不乏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酒店老闆、市場銷售總監臨到眼前發現確實收不上客人,只能看着空蕩蕩的大堂暗自神傷。

酒店預訂週期變短了,不到最後一刻不知道是滿房還是空置,這是很多酒店老闆今年中秋倍加頭疼的事情。

事實上,“對賭”這個心態,始自今年五一,很多酒店房價臨陣跳水,填滿了客房,但留下另一波提前預訂的客人跳腳罵娘。

一方面,是酒店人在“賭”客人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另一方面是客人在“賭”酒店不可能空房熬過大小節日,必然會降價促銷。

酒店和客人之間的這種博弈心態在今年中秋小長假前後體現得淋漓盡致。

上週四,萬豪國際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卡普塔諾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習慣提前三天預訂酒店。

他稱,這是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比世界其他地區消費者近20天的預訂窗口要短得多。

卡普塔諾認爲,中國酒店業存在“真正的消費者信心危機”。

他對此解釋,較短的預訂指標通常表明消費者在消費時的不確定性和謹慎性增加,這使得酒店很難“預測和準備”需求。

萬豪的頭疼,國內中小單體酒店業主也有:若不降價,很有可能被隔壁老王撬了生意,若臨時降價,又總是心有不甘。

酒店入住率遲遲未見起色,一位華南地區心急的酒店老闆A總 向旅界直言,“今年的中秋訂單來的比五一還要晚,長隆熊貓、森林海溫泉度假酒店價格也就千元左右,可想行情非常一般。”

A總無奈地表示,眼看周邊酒店又開始悄悄降價,自己也只好被迫捲入價格戰,看看能不能最後一刻有奇蹟。

市場冰冷,一些酒店業者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一位重慶地區的連鎖酒店集團負責人B總則和我吐槽,今年國慶酒店價格都已經同比去年下降20%左右,中秋漲價肯定是漲不了,預訂量少的可憐,只有邊往後邊看情況。

B總內心極度忐忑,他稱,“9月12號左右纔開始有起色,今年中秋酒店房價目前看就是個大週末的價格,但不知道還會不會跳水。”

如今的國內酒店預訂行情如同牌桌,率先出手的一方總會擔心自己一不小心“喊高了”。

02

爲何國內消費者越來越喜歡最後一刻即時預訂酒店?

在一些酒店圈業內人士和我的交流中,有一個普遍的觀點是由於疫情期間旅行限制的不確定性很高,酒店臨時訂單正是在那三年大幅飈升。

再到之前的五一,很多遊客臨時預訂酒店反而撿到了便宜,同時酒店反覆的臨期降價讓很多提前預訂的客人吃了虧,加重了酒店、客人的豪賭心態。

畢竟當客人不再信任酒店的“早鳥優惠”,這種多年約定俗成的酒店“行業契約”規則被打破後的惡性循環正在周而復始地上演。

除此之外,另一個悄然的變化是,或受消費收斂影響,小長假遊客的出行時間也在悄然縮短,“短平快”的旅行更受年輕人歡迎。

今年中秋,攜程數智酒店的預測顯示,境內遊多集中在周邊短途遊,同省酒店訂單比例預計將達到50%以上;假期期間,僅住一天的酒店訂單比例預計將超過80%。

這表明,遊客在小長假更傾向於選擇短時高效的旅遊方式,路途時長的縮短則讓生活感旅行更可簡單觸達。

由此,在經歷了去年爆發式增長後,今年五一開始,旅遊市場逐漸迴歸理性,整體呈現“量漲價跌”的新局面,中秋也不例外。

說白了,在今天的經濟環境之下,酒店客人越來越在乎“性價比”。我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你要是沒有“價格力”,你要是“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便宜兩毛五”,那我就去別的酒店找平替。

乾坤倒轉,用戶變了,酒店就必須變。

去哪兒數據顯示,今年中秋三星酒店最值,較國慶便宜20%;而相較去年中秋,今年酒店更便宜兩成左右。

同時,今年中秋,酒店臨期降價的現象仍然不罕見。

在酒店預訂前100名的目的地中,30%目的地酒店價格與淡季價格持平,包含伊犁、常州、武漢、長沙、西安、秦皇島等熱門旅遊目的地。

長沙尼依格羅酒店/旅界實拍

市場已經很卷很殘酷,酒店供給卻還在增加。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市場約有34萬家酒店,房間規模超過1600萬間,上半年新開酒店2.3萬家,中檔酒店仍是主流。

未來一段時間,酒店服務,硬件當然重要,而且一直都重要,但今天的前提是,消費者首先要便宜,同商圈、同檔次的酒店價格戰仍然是一場不得不打、且必須打贏的戰爭。

酒店們紛紛“以價換量”後,史上火藥味最濃的一次國慶酒店價格戰或許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今年中秋、國慶酒店市場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羣:公司職務+姓名,不備註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